同仇
【拼音】:tóng chóu
【注音】:ㄊㄨㄥˊㄔㄡˊ
【结构】:同(半包围结构)仇(左右结构)
【简体】:同仇
【繁体】:同仇
词语解释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指共同赴敌者。同仇[tóngchóu]⒈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指共同赴敌者。
基础解释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指共同赴敌者。
引证解释⒈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引《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与子同仇。”《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初,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清陈梦雷《李葆甫传》:“吾义不与贼俱生,孰能与我同仇者乎?”周恩来《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审问毕,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齐唱《国际歌》,以赋同仇,直影响了全所。”⒉指共同赴敌者。引朱德《出太行》诗:“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网络解释同仇(词语)“同仇”是出自《诗·秦风·无衣》、《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东周列国志》的词语,表示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在朱德《出太行》诗中也指共同赴敌者。现在是指共同敌人和共同的仇恨
综合释义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与子同仇。”《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初,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清陈梦雷《李葆甫传》:“吾义不与贼俱生,孰能与我同仇者乎?”周恩来《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审问毕,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齐唱《国际歌》,以赋同仇,直影响了全所。”指共同赴敌者。朱德《出太行》诗:“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同仇[tóngchóu]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比喻一致对付仇敌。《资治通监.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汉语大词典(1).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诗·秦风·无衣》:“脩我戈矛,与子同仇。”《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初,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清陈梦雷《李葆甫传》:“吾义不与贼俱生,孰能与我同仇者乎?”周恩来《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审问毕,回至看守所,五同志齐唱《国际歌》,以赋同仇,直影响了全所。”(2).指共同赴敌者。朱德《出太行》诗:“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国语辞典语出《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比喻一致对付仇敌。同仇[tóngchóu]⒈语出比喻一致对付仇敌。引《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辞典修订版语出《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比喻一致对付仇敌。《资治通监.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其他释义1.谓共同赴敌;对敌人表示共同的愤慨。2.指共同赴敌者。
1.九一八日,风雨潇潇,惨痛记忆,仇恨刻骨,日月同悲,全国哀悼。警笛声声,追思往昔,缅怀先烈,展望今天,同仇敌忾。九一八纪念日,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努力奋斗,保卫中华!
2.我满怀悲痛神色,同仇敌忾的对独眼龙说“逝者已逝,节哀,活着的人要为死去的人报仇!”。
3.王竹在街上转悠了一圈,满耳朵听到的都是歌功颂德、同仇敌忾的声音,心里一阵窃喜,忍不住笑道“邹明把财宝都搬出来了吗?”。
4.如今大敌当前,全国同胞要同仇敌忾,奋战到底。
5.我们仿佛可以越过两千多年的时光,看到在风雪弥漫、艰苦备尝的进军途中,披坚执锐的将士们,怀着对敌的共同仇恨,团结一心,勇赴战场的震撼场景。
6.万灵宗十大化神长老中大部分都是几十年前韦宏天与韦宏宇做散修时的散修好友,在韦宏天成立万灵宗后才来投奔的,此时面临外敌,便是同仇敌忾,义气愤发。
7.他和老蹦跳者先生很友好;他们敌忾同仇地讨厌邪恶的水獭和托德先生;他们经常讨论这个令人不快的话题。
8.将士们热血滔滔、同仇敌忾,这场战争必胜无疑。
9.子卿不得无礼,郭兄弟出手是为了帮燕家镖局退敌,我们共同押这一趟镖,本来就应该同仇敌忾,万不可意气用事,逞强好胜。
10.虽然这些群落之间摩擦不断,争斗频仍,但语言和文化使他们始终是一个民族,他们也总是同仇敌忾。
读音:tóng,tòng
[tóng]
[ tó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 tòng ]1. 〔胡同〕见“胡”。
读音:chóu,qiú
[chóu]
[ chóu ]1. 深切的怨恨:仇敌。仇恨。仇视。疾恶如仇。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 qiú ]1. 古同“逑”,匹配。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