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命
【拼音】:wáng mìng
【注音】:ㄨㄤˊㄇ一ㄥˋ
【结构】:王(独体结构)命(上下结构)
【简体】:王命
【繁体】:王命
词语解释1.帝王的命令﹑诏谕。2.指东汉班彪《王命论》。王命[wángmìng]⒈帝王的命令、诏谕。⒉指东汉班彪《王命论》。
基础解释帝王的命令﹑诏谕。指东汉班彪《王命论》。
引证解释⒈帝王的命令、诏谕。引《书·康诰》:“惟威惟虐,大放王命。”《史记·楚世家》:“王与太子俱困於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使者分王命,羣公各典司。”《孽海花》第八回:“你是王命在身的人,那里能尽着耽搁!”⒉指东汉班彪《王命论》。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王命》清辩,《新序》该练。”
网络解释王命(汉语名词)王命,汉语词汇,释义为帝王的命令、诏谕。东汉班彪《王命论》。
汉语大词典(1).帝王的命令、诏谕。《书·康诰》:“惟威惟虐,大放王命。”《史记·楚世家》:“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唐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使者分王命,群公各典司。”《孽海花》第八回:“你是王命在身的人,那里能尽着耽搁!”(2).指东汉班彪《王命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王命》清辩,《新序》该练。”
国语辞典天子的命令。王命[wángmìng]⒈天子的命令。引《左传·隐公元年》:「未王命,故不书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辞典修订版天子的命令。《左传.隐公元年》:「未王命,故不书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1.不经接伴,未能谙练南北事体,资性拙讷,恐辱王命。
2.大王命我这次解了息县之围后,就挥师北上攻打蔡国。
3.斗斟酌元气,运乎四时;尚书出纳王命,敷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若不平心,灾眚必至,诚宜审择其人,以辅圣政。
4.禀张将军,护王命我禀告,清妖左宗棠部离开溧阳。
5.无故杀我,又抢我钗珥,我已告过阎王,命二鬼吏伴我来取命,你反念阿弥陀佛讲和;今宜讨财帛与我并打发鬼伎,方与私休,不然再奏天曹,定来取命。
6.韩山童把自己当成了出世的“明王”但没“王命”,被捕杀后其子韩林儿继位,尊为“小明王”。
7.此次辽人叩关,多亏了齐王命守关守将早做堤防,齐王运筹帷幄,所以说,若是齐王去,必定可以马到功成。
8.窃思此等小人,犯罪之后,还敢私通情节,命人求情,若再暂留,设或与匪类相通,谋为不轨,那时为害不浅,防不胜防?因此问定口供,请王命在辕门外斩首。
9.“周公旦承成王命伐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迁之,与车十乘,徙七十人从……”蔡叔姬度被流放到郭邻。
10.一场家宴既不奢华也不寒酸,周至同极尽地主之谊,但是自始至终蓝熙书不曾透露一星半点自己行踪目的,一句王命在身让周至同更加毕恭毕敬奉如神明。
读音:wáng,wàng
[wáng]
[ wáng ]1. 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王国。王法。公子王孙。王朝(cháo)。
2. 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王公。王侯。
3. 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王。蜂王。王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 大:王父(祖父)。王母(祖母)。
5. 姓。
[ wàng ]1.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王天下。王此大邦。
读音:mìng
[mìng]
(1)(名)生命;性命。
(2)(名)命运
(3)(名):算~。
(4)(名)(动)命令
(5)(名);指派:~驾。
(6)(名)(名)命令
(7)(名);指示:奉~|待~。
(8)(名)(动)给与(名称等):~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