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气
【拼音】:xià qì
【结构】:夏(上下结构)气(独体结构)
【繁体】:夏氣
【拼音】:xià qì
词语解释夏令的节气,夏天的气候。夏气[xiàqì]⒈夏令的节气,夏天的气候。
引证解释⒈夏令的节气,夏天的气候。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调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五行之随,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汉郑玄注:“夏气和,则徵声调。”南朝宋范晔《乐游应诏诗》:“兰池清夏气,脩帐含秋阴。”
网络解释夏气夏季的主气。其性温热、湿润,适宜植物成长。五行与人体心气相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网友释义夏气,汉语词语,读音xiàqì,夏季的主气。
汉语大词典夏令的节气,夏天的气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调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五行之随,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音徵”汉郑玄注:“夏气和,则徵声调。”南朝宋范晔《乐游应诏诗》:“兰池清夏气,脩帐含秋阴。”
其他释义1.夏令的节气,夏天的气候。
1.奉天承运,皇帝昭曰,虽是初夏,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特颁此令。爱卿需善待自己,适时添衣,以防感冒,随时保持快乐,不许抗旨!
2.立夏气温渐高,学会养心才好,多做安静之事,养花读书钓鱼,晚睡早起养阳,中午抽空补觉,晚餐食粥补阳,鱼蛋瘦肉别,养胃重稀食,喝汤补养妙,运动锻炼宜,慢跑散步好。情浓关怀送到,愿你快乐安康!
3.夏季来临,调养脾胃;吃苦尝鲜,平和康夏;气温升高,暑湿气盛;冰糖燕窝,调补虚劳;山药薏米,熬制成粥;健脾益胃,效果显著。
4.即便在幸存的老树之中,年轮成长率的季节变化,还比不上冬夏气温变化的轨迹明显。
5.宁夏气象局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李艳春:宁夏沙尘天气的总趋势是在减少的,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冷空气活动是在减少的。
6.奉天承运,皇帝昭曰,虽是初夏,气候多变,忽冷忽热,特颁此令。爱卿需善待自己,适时添衣,以防感冒,随时保持快乐,不许抗旨![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325076/]
7.宁夏气象局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李艳春:宁夏沙尘天气的总趋势是在减少的,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冷空气活动是在减少的。[https://www.chazidian.com/zj-325076/夏气造句]
读音:xià
[xià]
(1)(名)夏季:~日。
(2)(名)朝代名;禹所建:~朝。
(3)(名)指中国:华~。
(4)(名)姓。
读音:qì
[qì]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