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甸儿
【拼音】:pú diànr
【繁体】:蒲甸兒
【拼音】:pú diànr
网友释义蒲甸儿,拼音pú diànr (变)pú diàr,注音ㄆㄨˊㄉㄧㄢˋㄦ(变)ㄆㄨˊㄉㄧㄚˋㄦ。一种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坐具。也作「蒲团」。
辞典修订版一种用蒲草编成的圆形坐具。《金瓶梅.第三七回》:「后边大娘从那时与了银子,教我门外头替他稍个拜佛的蒲甸儿来。」也作「蒲团」。
高级汉语词典亦作“蒲垫”。用蒲草编的坐垫
读音:pú
[pú]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蒲黄(蒲的花粉)。蒲棒。蒲草。蒲绒。蒲扇。
2. 指“菖蒲”:蒲节。蒲月(指农历五月)。
3. 庵,用草盖的圆形屋。
4. 古同“匍”,匍伏。
5. 姓。
读音:diàn,tián,shèng
[diànr]
[ diàn ]1. 古代指郊外的地方。
2. 田野的出产物:“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
3. 治理。
[ tián ]1. 古同“畋”,打猎。
[ shèng ]1. 古同“乘”,古代划分田、里的名称。
读音:ér
[]
(1)(名)小孩子:小~。
(2)(名)男孩子:~子。
(3)(名)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健~。
(4)(助)词尾:火~。
(5)(名)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滕县东南。
(6)(名)姓。同“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