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象
【拼音】:yí xiàng
【注音】:一ˊㄒ一ㄤˋ
【结构】:仪(左右结构)象(独体结构)
【繁体】:儀象
词语解释1.以为模式。2.形象。3.以仪器观测天象。仪象[yíxiàng]⒈以为模式。⒉形象。⒊以仪器观测天象。
基础解释以为模式。形象。以仪器观测天象。
引证解释⒈以为模式。引《韩诗外传》卷二:“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⒉形象。引章炳麟《文学总略》:“及夫立体建形,向背同现,文字之用,又有不周,于是委之仪象。仪象之用,足以成体,故铸铜雕木之术兴焉。”⒊以仪器观测天象。引《晋书·天文志上》:“《春秋文曜钩》云:‘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此则仪象之设,其来远矣。”宋苏颂《进仪象状》:“臣窃以仪象之法,度数备存,而日官所以互有论诉者,盖以器未合古,名亦不正。”《明史·天文志一》:“璿璣玉衡为仪象之权舆,然不见用於三代。”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圣人仰观俯察,休咎之徵鉴诸仪象。”
网络解释仪象仪象作为模式,出自《韩诗外传》卷二:“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
综合释义以为模式。《韩诗外传》卷二:“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形象。章炳麟《文学总略》:“及夫立体建形,向背同现,文字之用,又有不周,于是委之仪象。仪象之用,足以成体,故铸铜雕木之术兴焉。”以仪器观测天象。《晋书·天文志上》:“《春秋文曜钩》云:‘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此则仪象之设,其来远矣。”宋苏颂《进仪象状》:“臣窃以仪象之法,度数备存,而日官所以互有论诉者,盖以器未合古,名亦不正。”《明史·天文志一》:“璿璣玉衡为仪象之权舆,然不见用於三代。”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圣人仰观俯察,休咎之徵鉴诸仪象。”
汉语大词典(1).以为模式。《韩诗外传》卷二:“君子容色,天下仪象而望之。”(2).形象。章炳麟《文学总略》:“及夫立体建形,向背同现,文字之用,又有不周,于是委之仪象。仪象之用,足以成体,故铸铜雕木之术兴焉。”(3).以仪器观测天象。《晋书·天文志上》:“《春秋文曜钩》云:‘唐尧即位,羲和立浑仪。’此则仪象之设,其来远矣。”宋苏颂《进仪象状》:“臣窃以仪象之法,度数备存,而日官所以互有论诉者,盖以器未合古,名亦不正。”《明史·天文志一》:“璿玑玉衡为仪象之权舆,然不见用于三代。”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圣人仰观俯察,休咎之徵鉴诸仪象。”
其他释义1.以为模式。2.形象。3.以仪器观测天象。
1.随着时间的发展,春秋时期城阙已有等级上的区别,成为标识身份的礼仪象征。
2.玑衡抚辰仪、纪限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等八件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仿制展品来蓉,让你亲眼目睹古人的天文创造。
3.古代天文仪器展——玑衡抚辰仪、纪限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等八件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仿制展品来蓉,让你亲眼目睹古人的天文创造。
4.文明礼仪象一盏灯,照亮了你我前行的道路;文明礼仪像一首歌,交织着你我共同的心声;文明像礼仪一把钥匙,开启了心灵之锁!
5.有双马渡食、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阿诗玛等无数象生石,细看确有几分像。
6.窃览同异,稽之典经,仰观辰极,傍瞩四维,睹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校之以仪象,覆之以晷漏,则浑天之理,信而有徵。
7.近日,新近复制成功的地平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和纪限仪搬进了古观象台。
8.如天学的《新仪象法要》、《晓庵新法》,数学的“算经十书”、《数书九章》、《测圆海镜》,农学的《齐民要术》、《陈。
9.孔雀梳翅、凤凰灵仪、象距石台、犀牛望月;有唐僧石、悟空石、阿诗玛等无数象生石,细看确有几分像。
10.在古观象台之上,摆放着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纪限仪、天体仪、地平经纬仪和玑衡抚辰仪8架清代天文仪器。
读音:yí
[yí]
(1)(名)人的外表:~表|~容|威~。
(2)(名)礼节;仪式:司~|行礼如~。
(3)(名)礼物:贺~|谢~。
(4)(动)〈书〉倾心;向往:心~已久。
(5)(Yí)姓。
(6)(名)仪器:~表|地动~。
读音:xiàng
[xiàng]
(1)(名)哺乳动物;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2)(名)形状;样子:万~更新。
(3)(动)仿效;摹拟:~形|~声。
(4)(名)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他的面貌~他哥哥。
(5)(副)好象:~要下雨了。
(6)(连)比如:~刘胡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人物;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