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
【拼音】:yòng mín
【结构】:用(独体结构)民(独体结构)
【拼音】:yòng mín
词语解释1.治理和役使民众。2.谓善于使用人。用民[yòngmín]⒈治理和役使民众。⒉谓善于使用人。
引证解释⒈治理和役使民众。引《国语·鲁语上》:“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吕氏春秋·用民》:“用民有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⒉谓善于使用人。引《墨子·亲士》:“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网络解释用民用民,拼音yòngmín,指治理和役使民众;或谓善于使用人。
网友释义用民,汉语词语,拼音yòngmín,意思指治理和役使民众;或谓善于使用人。
汉语大词典(1).治理和役使民众。《国语·鲁语上》:“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吕氏春秋·用民》:“用民有纪有纲。壹引其纪,万目皆起;壹引其纲,万目皆张。”(2).谓善于使用人。《墨子·亲士》:“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1.能够运用民法的基本理论,对各类民商事案件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并作出前瞻性的判断。
2.不用民用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办理秘密事项。
3.人民用民主力量让专权体制分崩离析。
4.燕室衰微,百姓离心,永熙又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刚愎自用,轻动干戈。
5.在犯罪侦查中,利用民俗文化可以揭示涉案人的身份特征、查清涉案人的地域范围、分析涉案人的作案动机、辨析涉案人的反侦查伎俩。
6.国际和平日,用宽容的心,让和平的笑颜绽放,驱散战争的阴霾;用协商的办法,让和平的协议签订,摒弃国际争端;用民主的思想,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重塑被战火炙烤的家园!
7.民心和民意在国家力量和军事力量中是一个重要因素,采用民众战争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的力量。民众战争的烈火一旦燃烧起来,就会起到大部队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克劳塞维茨
8.此外,锦江之鱼,是游客来丹霞山用餐必点的享用佳肴,颇具特色的算是臭豆鼓鱼了,它采用民间古传的臭豆豉焖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回味无穷。
9.该研究以中穆网虚拟社区为例,采用民族志方法,阐释虚拟社区中的权力关系。
10.的确有一些商家利用民众高涨的收藏热情,国内外原料价格差等信息不对称因素,以及国内外收藏爱好的文化不同,来对它们进行炒作。
读音:yòng
[yòng]
(1)(动)使用
(2)(动)费用:~项|家~。
(3)(动)用处:功~|有~|作~|物尽其~。
(4)(动)需要(多用于否定):不~开灯|您不~操心。
(5)(动)吃、喝(敬辞):~饭|~茶。
(6)(动)〈书〉(连)因此;因为(多用于书信):~特函达。
(7)(动)(介)拿(表示凭借的工具、方式或者手段等):~钥匙开锁。
读音:mín
[mín]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