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凉
【拼音】:zhāo liáng
【注音】:ㄓㄠㄌ一ㄤˊ
【结构】:招(左右结构)凉(左右结构)
【简体】:招凉
【繁体】:招涼
词语解释亦作“招凉”。招致凉气;避暑。着凉;受凉。见“招凉”。
基础解释见/'招凉/'。
引证解释⒈亦作“招凉”。⒉招致凉气;避暑。引晋王嘉《拾遗记·燕昭王》:“昭王常怀此珠,当隆暑之月,体自轻凉,号曰‘销暑招凉之珠’也。”宋陶穀《清异录·木》:“崔凤蹉跎失志。洛南天庆观颇幽雅,常陪友生夏月招凉于古槐下。”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话》:“﹝张诗舲﹞又题风洞山云:‘灕江水緑招凉去,常侍诗清赏雨来。’”庞树柏《病鹤避暑小云栖寺挐舟访之留赠》诗:“大火流金苦久晴,招凉地僻有谁争!”⒊着凉;受凉。见“招凉”。引鲁迅《书信集·致邵文熔》:“上月中旬又因不慎招凉,终至大病。”
网络解释招凉zhāoliáng
综合释义亦作“招凉”。招致凉气;避暑。晋王嘉《拾遗记·燕昭王》:“昭王常怀此珠,当隆暑之月,体自轻凉,号曰‘销暑招凉之珠’也。”宋陶穀《清异录·木》:“崔凤蹉跎失志。洛南天庆观颇幽雅,常陪友生夏月招凉于古槐下。”清梁章鉅《归田琐记·楹联賸话》:“﹝张诗舲﹞又题风洞山云:‘灕江水緑招凉去,常侍诗清赏雨来。’”庞树柏《病鹤避暑小云栖寺挐舟访之留赠》诗:“大火流金苦久晴,招凉地僻有谁争!”着凉;受凉。鲁迅《书信集·致邵文熔》:“上月中旬又因不慎招凉,终至大病。”见“招凉”。招来凉风。《仪礼.既夕礼》:「燕器、杖、笠、翣」句下唐.贾公彦.疏:「杖者所以扶身,笠者所以御暑,翣者所以招凉,而在燕居用之。」招受凉气而发烧、感冒。如:「外头风大,小心招凉了!」也作「着凉」。
汉语大词典亦作“招凉”。(1).招致凉气;避暑。晋王嘉《拾遗记·燕昭王》:“昭王常怀此珠,当隆暑之月,体自轻凉,号曰‘销暑招凉之珠’也。”宋陶谷《清异录·木》:“崔凤蹉跎失志。洛南天庆观颇幽雅,常陪友生夏月招凉于古槐下。”清梁章钜《归田琐记·楹联剩话》:“﹝张诗舲﹞又题风洞山云:‘漓江水绿招凉去,常侍诗清赏雨来。’”庞树柏《病鹤避暑小云栖寺挐舟访之留赠》诗:“大火流金苦久晴,招凉地僻有谁争!”(2).着凉;受凉。鲁迅《书信集·致邵文熔》:“上月中旬又因不慎招凉,终至大病。”
国语辞典招来凉风。
辞典修订版招来凉风。《仪礼.既夕礼》:「燕器、杖、笠、翣」句下唐.贾公彦.疏:「杖者所以扶身,笠者所以御暑,翣者所以招凉,而在燕居用之。」招受凉气而发烧、感冒,如:「外头风大,小心招凉了!」也作「着凉」。
其他释义1.见'招凉'。
1.夏季美食当道,养生我有妙招,凉拌苦瓜清火,消暑脆爽黄瓜,番茄炒蛋健脾,茄子吃时连皮,绿豆煲汤排毒,生菜蘸酱消脂,温馨关怀送上,快乐安康伴你!
2.邓超隔三差五就在微博逗比地秀恩爱,而这一招凉凉似乎很受用。
3.于夏日唱招凉曲,泊船斜月后,最宜四面藕花香。
4.每当盛夏,贾艇招凉,两岸歌声喧天。
5.但韩信为什么少活了四十年,早早儿的嗝儿屁招凉见阎王去了呢?当然是有原因啦!
6.夏季美食当道,养生我有妙招,凉拌苦瓜清火,消暑脆爽黄瓜,番茄炒蛋健脾,茄子吃时连皮,绿豆煲汤排毒,生菜蘸酱消脂,温馨关怀送上,快乐安康伴你!(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7.但韩信为什么少活了四十年,早早儿的嗝儿屁招凉见阎王去了呢?当然是有原因啦!(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造句招凉造句)
读音:zhāo
[zhāo]
(1)(动)打手势叫人来。
(2)(动)广告或通知的方式使人来。
(3)(动)引来(不好的事物):~苍蝇|~灾。
(4)(动)惹;招惹:这孩子爱哭;别 ~他。
(5)(动)惹:这孩子真~人喜欢。
(6)(Zhāo)姓。
(7)(动)承认罪行:~供。
(8)同“着”(zhāo)。
读音:liáng,liàng
[liáng]
[ liáng ]1. 温度低:凉快。凉爽。凉意。凉气。阴凉。凉丝丝。凉亭。荒凉。
2. 喻灰心,失望:听到这消息,我凉了半截。
3. 中国西晋末年至北魏,各族统治者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五凉(前、后、南、北、西)。
[ liàng ]1. 放一会儿,使温度降低:把开水凉一凉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