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胪
【拼音】:hàn lú
【注音】:ㄏㄢˋㄌㄨˊ
【结构】:汉(左右结构)胪(左右结构)
【繁体】:漢臚
词语解释《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后因以'汉胪'指帝王的诏旨。
基础解释指帝王的诏旨。
引证解释⒈后因以“汉臚”指帝王的诏旨。引《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臚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臚。”元周伯琦《纪恩三十韵》:“视学瞻周礼,圜门听汉臚。”
网络解释汉胪汉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ànlú,出自《汉书·叔孙通传》。
综合释义《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臚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臚。”后因以“汉臚”指帝王的诏旨。元周伯琦《纪恩三十韵》:“视学瞻周礼,圜门听汉臚。”指帝王的诏旨。《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
汉语大词典《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后因以“汉胪”指帝王的诏旨。元周伯琦《纪恩三十韵》:“视学瞻周礼,圜门听汉胪。”
其他释义1.《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后因以'汉胪'指帝王的诏旨。
读音:hàn
[hàn]
(1)(名)朝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刘邦所建。参看〔西汉〕、〔东汉〕。
(2)(名)后汉。
(3)(名)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所建的政权(1360—1363)。
(4)(名)汉族:~人|~语。
(5)(名)男子:老~|好~|英雄~|彪形大~。
(6)(名)指银河:银~。
读音:lú
[lú]
(动)〈书〉陈列:~列|~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