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鲁
【拼音】:pǔ lǔ
【注音】:ㄆㄨˇㄌㄨˇ
【结构】:朴(左右结构)鲁(上下结构)
【简体】:朴鲁
【繁体】:樸魯
词语解释朴实鲁钝。有时用为自称谦词。朴鲁[piáolǔ]⒈朴实鲁钝。有时用为自称谦词。
引证解释⒈朴实鲁钝。亦用为谦词。引《释名·释州国》:“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宋岳飞《辞少保第四札》:“臣性资朴鲁,久叨宠荣,每惧满盈,弗克负荷。”《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而浮伪之徒……外示恬默,中实奔竞,外示朴鲁,中实姦猾。”朴实鲁钝。有时用为自称谦词。《隋书·地理志中》:“东莱人尤朴鲁,故特少文义。”宋苏轼《与迈求亲启》:“某长子迈,天资朴鲁。”明唐顺之《廷试策》:“纪纲弗振,则憸邪者或以矫饰取容,循良者或以朴鲁见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缘翁盛德,乃敢遽陈朴鲁:僕有幼弟三郎,十七岁矣。”
网络解释朴鲁朴鲁是个汉语词语,
综合释义朴实鲁钝。亦用为谦词。《释名·释州国》:“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宋岳飞《辞少保第四札》:“臣性资朴鲁,久叨宠荣,每惧满盈,弗克负荷。”《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而浮伪之徒……外示恬默,中实奔竞,外示朴鲁,中实姦猾。”朴实鲁钝。有时用为自称谦词。《隋书·地理志中》:“东莱人尤朴鲁,故特少文义。”宋苏轼《与迈求亲启》:“某长子迈,天资朴鲁。”明唐顺之《廷试策》:“纪纲弗振,则憸邪者或以矫饰取容,循良者或以朴鲁见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缘翁盛德,乃敢遽陈朴鲁:僕有幼弟三郎,十七岁矣。”朴鲁[pǔlǔ]质朴鲁钝。汉.刘熙《释名.释州国》:「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
汉语大词典朴实鲁钝。亦用为谦词。《释名·释州国》:“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宋岳飞《辞少保第四札》:“臣性资朴鲁,久叨宠荣,每惧满盈,弗克负荷。”《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而浮伪之徒……外示恬默,中实奔竞,外示朴鲁,中实奸猾。”朴实鲁钝。有时用为自称谦词。《隋书·地理志中》:“东莱人尤朴鲁,故特少文义。”宋苏轼《与迈求亲启》:“某长子迈,天资朴鲁。”明唐顺之《廷试策》:“纪纲弗振,则憸邪者或以矫饰取容,循良者或以朴鲁见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缘翁盛德,乃敢遽陈朴鲁:仆有幼弟三郎,十七岁矣。”
国语辞典质朴鲁钝。朴鲁[púlǔ]⒈质朴鲁钝。引汉·刘熙《释名·释州国》:「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
辞典修订版质朴鲁钝。汉.刘熙《释名.释州国》:「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
其他释义1.朴实鲁钝。有时用为自称谦词。
1.他的书法笔力凝致,气势纵横,雄伟壮观,翰墨淋漓,朴鲁疏狂,自出机杼。笔下龙飞凤舞,线条节奏明快,具有音乐般的美妙乐章。他痴迷历代行草书法。
2.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294084/朴鲁造句
3.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www.chazidian.com查字典造句网]
读音:pǔ,pò,pō,piáo
[pǔ]
[ pǔ ]1. 没有细加工的木料,喻不加修饰:朴素。朴实。朴厚。朴质。
[ pò ]1. 落叶乔木,叶椭圆形,上部边缘有锯齿,花细小,色淡黄,果实球形,黑色,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器具。
[ pō ]1. 〔朴刀〕古代的一种武器,窄长有短把的刀,双手使用。
[ piáo ]1. 姓。
读音:lǔ
[lǔ]
1. 愚拙,蠢笨:愚鲁。粗鲁。鲁莽。
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3. 中国山东省的别称。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