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
【拼音】:zhòng nóng
【注音】:ㄓㄨㄥˋㄋㄨㄥˊ
【结构】:重(独体结构)农(独体结构)
【繁体】:重農
词语解释重视农业。中国历史上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重农[zhòngnóng]⒈重视农业。中国历史上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引证解释⒈重视农业。中国历史上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引明张居正《再乞酌议大阅典礼以明治体疏》:“又自皇上御极以来,如耕耤以示重农之意,视学以彰崇儒之美,一二大典礼皆已次第举行。”章炳麟《訄书·明农》:“租税出於穀,穀出於力耕,力耕出於重农,是为知本。”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第九章一:“李悝首先提出重农思想,也是春秋后期商农并重向战国后期农本商末思想过渡的代表思想。”
网络解释重农重农,zhònɡnónɡ,汉语词汇,意思是重视农业。
综合释义重视农业。中国历史上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明张居正《再乞酌议大阅典礼以明治体疏》:“又自皇上御极以来,如耕耤以示重农之意,视学以彰崇儒之美,一二大典礼皆已次第举行。”章炳麟《訄书·明农》:“租税出於穀,穀出於力耕,力耕出於重农,是为知本。”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第九章一:“李悝首先提出重农思想,也是春秋后期商农并重向战国后期农本商末思想过渡的代表思想。”
汉语大词典重视农业。中国历史上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明张居正《再乞酌议大阅典礼以明治体疏》:“又自皇上御极以来,如耕耤以示重农之意,视学以彰崇儒之美,一二大典礼皆已次第举行。”章炳麟《訄书·明农》:“租税出于谷,谷出于力耕,力耕出于重农,是为知本。”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第九章一:“李悝首先提出重农思想,也是春秋后期商农并重向战国后期农本商末思想过渡的代表思想。”
其他释义1.重视农业。中国历史上以农业为国家根本大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1.爱惜粮食就是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2.一旦失去了对同胞的关切、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农业生产便可能步入“损人肥己”的歧途。
3.农村经济应侧重农产品的深加工。
4.其实,重农主义者并不乐意于自由市场的选择,而特别希望加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
5.更具体说来,重农主义者认为有生产力的阶级是农民,农民从地主那里租借并耕种土地。
6.重农主义者也极为注重经济增长,注重投资和全国产量,尤其注重农业领域的长期资本投资。
7.有条件的地方,农民群众又自愿,就应积极引导他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但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自愿和首创精神,采取多种形式,不要强求一律。
8.此后的二十多年,强调农业重要性的言论可谓不绝如缕俯拾即是,及至今日强调到了言尽其辞无以复加的程度,似乎与古代的重农言论也已相差不远。
9.摄)赤峰市翁牛特旗土壤失墒较重,农作物出现枯萎,甚至枯死现象。
10.我朝一向重农,轻傜薄赋,农家生活理当富足。
读音:zhòng,chóng
[zhòng]
[ zhòng ]1. 分(fèn)量较大,与“轻”相对:重负。重荷。重量(liàng )。重力。举重。负重。
2. 程度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3. 价格高:重价收买。
4. 数量多:重金聘请。眉毛重。重兵。
5.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任。重托(国家重大的托付)。重柄。
6. 认为重要而认真对待:重视。尊重。器重。隆重。
7. 言行不轻率:慎重。自重。
[ chóng ]1. 再:重复。重申。重版。重沓(重复繁冗)。重阳。重逢。
2. 〔重庆〕地名,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地处中国西南。
3. 层:重叠。重霄。重洋。重唱。重峦叠嶂。
读音:nóng
[nóng]
(1)(名)农业:~村|~场|~具|~林|~忙|~田|~闲|~械|~学|~药|~产品。
(2)(名)农民:~会|~协|~夫|~妇。
(3)(名)(Nónɡ)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