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觜锄
【拼音】:hè zī chú
【注音】:ㄏㄜˋㄗㄔㄨˊ
【结构】:鹤(左右结构)觜(上下结构)锄(左右结构)
【繁体】:鶴觜鋤
词语解释1.亦作'鹤觜锄'。2.即鹤嘴镐。
基础解释见/'鹤嘴锄/',亦作/'鹤觜锄/'。
引证解释⒈见“鹤嘴锄”。
汉语大词典见“鹤嘴锄”。《汉语大词典》:鹤嘴锄(鹤嘴锄) 拼音:hèzuǐchú亦作“鹤觜锄”。即鹤嘴镐。清曹寅《可亭过访即事口占》:“药囿閒抛鹤觜锄,亲情还摘雪畦蔬。”沙汀《凶手》:“从庙门口望出去,已经看不见一只尖底背篼,也听不见一声鹤嘴锄掘土的声响了。”参见“鹤嘴镐”。
其他释义1.见'鹤嘴锄'。
读音:hè
[hè]
(名)鸟类的一属;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海岸捕食鱼和昆虫。常见的有白鹤、灰鹤等。
读音:zī,zuǐ
[zī]
[ zī ]1. 星座,二十八宿之一。
2. 猫头鹰之类头上的毛角。
[ zuǐ ]1. 同“嘴”。
读音:chú
[chú]
(1)(名)松土和除草的用具:~头。
(2)(动)用锄松土除草:~地。
(3)(动)铲除:~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