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立
【拼音】:bǐ lì
【注音】:ㄅ一ˇㄌ一ˋ
【结构】:笔(上下结构)立(独体)
【繁体】:筆立
词语解释直立:~的山峰。笔立[bǐlì]⒈直立:笔立的山峰。
引证解释⒈直立。引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二:“他向侍立的权威和势力瞬了一眼,他们正铁棒似的笔立着待命。”徐迟《三峡记》:“因为崖岸笔立,险峻、嶙峋的石壁上找不到一块可以平放三角架的地方。”《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环行路上的华灯,如亭亭笔立的玉树。”
网络解释笔立笔立,读音为bǐlì,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直立。
网友释义笔立,读音为bǐlì,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直立。
汉语大词典直立。郑振铎《取火者的逮捕》二:“他向侍立的权威和势力瞬了一眼,他们正铁棒似的笔立着待命。”徐迟《三峡记》:“因为崖岸笔立,险峻、嶙峋的石壁上找不到一块可以平放三角架的地方。”《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环行路上的华灯,如亭亭笔立的玉树。”
1.谢庄一向富于文采,他援笔立就千言,辞赋的内容哀艳可泣。
2.求赞于慈观,慈观援笔立就云“无上雄文贝叶鲜,几生三藏往西天,行行字字为珍宝,句句言言是福田。
3.面对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根据相关记载,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
4.先君幼警敏,为文下笔立就,不复改窜。
5.由此,许多宦官能够粗通文墨,有的甚至能够通古晓今,拟旨援笔立就。
6.宿醉未醒的李白,欣然接受了任务,援笔立成三首《清平调》,赞美杨贵妃的美丽,说“云想衣裳花想容”。
7.素臣触起思乡之念,援笔立成一绝道管弦风里美人香,玉手殷勤奉夜光;醉卧氍毹扶不起,又挥双泪到家乡。
8.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
9.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
10.顒琰六岁就傅,十三岁即通五经,文章“援笔立就,动成典则”。
读音:bǐ
[bǐ]
(1)(名)写字画图的用具
(2)(名)(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败~。
(3)(动)用笔写出:代~。
(4)(名)笔画:“大”字有三~。
(5)量词。ɑ)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钱|三~账。b)用于书画艺术:一~钱|三~账。b)用于书画艺术
读音:lì
[lì]
(1)(动)使竖立;使物体的上端向上。
(2)(形)直立的。
(3)(动)建立;制定。
(4)(动)指君主即位。
(5)(动)存在;生存。
(6)(副)立刻。
(7)(Lì)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