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竹
【拼音】:qióng zhú
【注音】:ㄑㄩㄥˊㄓㄨˊ
【结构】:邛(左右结构)竹(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竹名。邛山所出,中实而节高,可作手杖。邛竹[qióngzhú]⒈竹名。邛山所出,中实而节高,可作手杖。
基础解释竹名。邛山所出,中实而节高,可作手杖。
引证解释⒈竹名。邛山所出,中实而节高,可作手杖。邛,一本作“卭”。引《艺文类聚》卷八九引晋戴凯之《竹谱》:“邛竹,高节实中,状如人剡,俗谓之扶老竹。”《文选·左思<蜀都赋>》:“邛竹缘岭,菌桂临崖。”刘逵注:“邛竹,出兴古盘江以南,竹中实而高节,可以作杖。”
网络解释邛竹邛竹,也作筇竹,既邛崃地区所产罗汉竹。又名石竹,原产于四川邛崃,此竹独特,非常稀有。邛竹杖由邛竹加工而成。《史记·大宛传》载,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
综合释义竹名。邛山所出,中实而节高,可作手杖。《艺文类聚》卷八九引晋戴凯之《竹谱》:“邛竹,高节实中,状如人剡,俗谓之扶老竹。”《文选·左思<蜀都赋>》:“邛竹缘岭,菌桂临崖。”刘逵注:“邛竹,出兴古盘江以南,竹中实而高节,可以作杖。”邛,一本作“卭”。
汉语大词典竹名。因产于西汉邛都县(今四川西昌东南)境,故名。《文选·左思〈蜀都赋〉》:“于是乎邛竹缘岭,菌桂临崖。”李善注:“邛竹,出兴古盘江以南,竹中实而高节,可以作杖。”竹名。邛山所出,中实而节高,可作手杖。《艺文类聚》卷八九引晋戴凯之《竹谱》:“邛竹,高节实中,状如人剡,俗谓之扶老竹。”《文选·左思〈蜀都赋〉》:“邛竹缘岭,菌桂临崖。”刘逵注:“邛竹,出兴古盘江以南,竹中实而高节,可以作杖。”邛,一本作“邛”。
1.邛竹、文竹、箭竹、棕竹、桃枝竹、斑皮竹等类。
2.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恶泽泻、菌桂、雷丸、蛇蜕皮。川桂枝为樟科植物菌桂的细枝。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于是乎邛竹缘岭,菌桂临崖。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离骚经》杂申椒与菌桂。”其他两种为菌桂、牡桂。捆扎:“邛竹申椒与菌桂兮,赴江湖而沤之”。
读音:qióng
[qióng]
〔邛崃〕(名)山保;在四川省。
读音:zhú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子。竹叶。竹笋。竹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竹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竹。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