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帽
【拼音】:táng mào
【注音】:ㄊㄤˊㄇㄠˋ
【结构】:唐(半包围结构)帽(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即唐巾。唐帽[tángmào]⒈即唐巾。
基础解释即唐巾。
引证解释⒈即唐巾。参见“唐巾”。引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不曾为官呵,着我做甚么大官人。乾着我买了个唐帽在家,安了许多时。”
网络解释唐帽【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不曾为官呵,着我做甚么大官人。乾着我买了个唐帽在家,安了许多时。”参见“唐巾”。
综合释义即唐巾。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不曾为官呵,着我做甚么大官人。乾着我买了个唐帽在家,安了许多时。”参见“唐巾”。
网友释义【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不曾为官呵,着我做甚么大官人。乾着我买了个唐帽在家,安了许多时。”参见“唐巾”。
汉语大词典即唐巾。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你不曾为官呵,着我做甚么大官人。乾着我买了个唐帽在家,安了许多时。”参见“唐巾”。《汉语大词典》:唐巾 拼音:tángjīn唐代帝王的一种便帽。后来士人多戴这种帽子。明时进士巾也叫“唐巾”。《元史·舆服志一》:“唐巾,制如幞头,而撱其角,两角上曲作云头。”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腰间将百钱拖,头上把唐巾裹。”《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忽见墙缺处有一美少年,紫衣唐巾。”参阅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三。
1.又有少女一十一人,练槌髻,勒帕,常服,或用唐帽、窄衫,手持龙笛、头管、小鼓、筝、蓁、琵琶、笙、胡琴、响板、拍板。
读音:táng
[táng]
(1)(形)(言谈)虚夸:~大无验。
(2)(形)空;徒然:功不~捐(功夫不白费)。
(3)(名)传说中的朝代名;尧所建。
(4)(名)唐朝。
(5)(名)后唐。
(6)(名)姓。
读音:mào
[mào]
(1)(名)帽子:呢~|箬~|草~。
(2)(名)(~儿)罩或套在器物上头;作用或形状像帽子的东西:笔~儿|螺丝~儿|笼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