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狼鲞
【拼音】:wū láng xiǎng
【结构】:乌(独体结构)狼(左右结构)鲞(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乌狼鲞”是浙江奉化方言,即经特殊加工后已无毒性的河豚鱼的干制品。
基础解释“乌狼鲞”是浙江奉化方言,即经特殊加工后已无毒性的河豚鱼的干制品。
网络解释乌狼鲞“乌狼鲞”是浙江沿海一带对河豚鱼干的俗称。每年清明前后,是河豚鱼旺发时节,喜欢吃河豚鱼的渔民就会前去捕捞。鱼多吃不完时,渔民们就会根据长期积累的经验,逐条将河豚鱼从背部剖开,除去有毒的部分,将鱼肉在水中反复清洗,除去血块,撒上海盐,然后放在烈日下暴晒,就腌制成了硬邦邦的状如树皮的乌狼鲞。
读音:wū,wù
[wū]
[ wū ]黑色的:乌发、乌木、乌云。
乌鸦:月落乌啼。
[ wù ][乌拉]同“靰鞡”。
读音:láng
[láng]
(名)哺乳动物;形状和狗相似;昼伏夜出;性情残忍而贪婪;伤害人畜;对畜牧业有害处。
读音:xiǎng
[xiǎng]
(名)剖开晾干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