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谦
【拼音】:zì qiān
【注音】:ㄗˋㄑ一ㄢ
【结构】:自(独体结构)谦(左右结构)
【简体】:自谦
【繁体】:自謙
词语解释自谦zìqiān。(1)自抱谦逊态度。自谦[zìqiān]⒈自抱谦逊态度。例自谦之辞。英bemodest;beself-effacing;
基础解释自抱谦逊态度
引证解释⒈自我谦逊。引《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不纳。常自谦无德。”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自谦之与自贱也,似是而非。”《再生缘》第十四回:“千依百顺休骄傲,悦色和容要自谦。”⒉自足;心安理得。引《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朱熹集注:“谦读为慊。慊,快也,足也……以自快足於己也。”
网络解释自谦自谦,自抱谦逊态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①自我谦逊。②自足;心安理得。③自谦就是要“以阳居阴,不自盈大”。古人对自谦内涵的诠释始终贯穿着阴阳之对立与统一。
综合释义自我谦逊。《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不纳。常自谦无德。”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自谦之与自贱也,似是而非。”《再生缘》第十四回:“千依百顺休骄傲,悦色和容要自谦。”自足;心安理得。《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朱熹集注:“谦读为慊。慊,快也,足也……以自快足於己也。”
汉语大词典(1).自我谦逊。《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帝不纳。常自谦无德。”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自谦之与自贱也,似是而非。”《再生缘》第十四回:“千依百顺休骄傲,悦色和容要自谦。”(2).自足;心安理得。《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朱熹集注:“谦读为慊。慊,快也,足也……以自快足于己也。”
国语辞典谦抑自处而不夸耀。自谦[zìqiān]⒈谦抑自处而不夸耀。引《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常自谦无德,每郡国所上,辄抑而不当,故史官罕得记焉。」反自满自负自夸
辞典修订版谦抑自处而不夸耀。《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常自谦无德,每郡国所上,辄抑而不当,故史官罕得记焉。」
辞典简编版谦抑自处而不夸耀。 【造句】虽然众望所归,他却自谦能力不足而推掉了。
英语self-abasementbe modestbe self-effacing
其他释义1.自我谦逊。2.自足;心安理得。
1.老李自谦尸位素餐,深感惭愧,所以打算退休交棒给青年才俊去一展长才。
2.他自谦少不更事,其实做事很成熟稳重。
3.一枝之栖是只求得到一个藏身地方的意思,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4.赵王设宴谢公子,想献五座城给他,公子自谦婉谢,一直到罢宴,赵王反悔了,也就不再提此事。
5.众人心中暗骂,看来今日这第一名非同以往,倒是成了没人要的臭窝窝,各自谦让。
6.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
7.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8.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9.谁是老王?天真又圆熟,憨实又滑头,时而世俗,时而性情,一边自卑自谦,一边洋洋自得,偶尔故作深沉,原来装聋卖傻,好像斤斤计较,实则敞亮豁达……读《老王》,以“幼”。
10.坚定但不固执,活泼但不轻浮,勇敢但不鲁莽,沉着但不寡断,机警但不多疑,豪放但不粗鲁,老实但不愚昧,忍让但不软弱,谨慎但不胆怯,自信但不自负,自谦但不自卑,自爱但不自骄。
读音:zì
[zì]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读音:qiān
[qiān]
(形)谦虚:~恭|~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