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拼音】:sū mù zhē
【注音】:ㄙㄨㄇㄨˋㄓㄜ
【结构】:苏(上下结构)幕(上下结构)遮(半包围结构)
【简体】:苏幕遮
【繁体】:蘇幕遮
词语解释亦作'苏摩遮'。亦作'苏幕遮'。亦作'苏幕遮'。本为我国少数民族乐舞,亦指乐曲。唐代自龟兹传入。用作词牌名,如唐吕岩《苏幙遮》天不高﹑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等。又因宋周邦彦《苏幕遮》词有'鬓云松'之句,故亦名《鬓云松令》。
基础解释同“苏莫遮”,亦作/'苏摩遮/'。亦作/'苏幕遮/'。亦作/'苏幕遮/'。
引证解释⒈见“苏莫遮”。
网络解释苏幕遮(词牌名)苏幕遮,词牌名,又名“古调歌”“云雾敛”“鬓云松”“鬓云松令”等。以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七句、四仄韵。无变体。代表作品有梅尧臣《苏幕遮·草》等。
综合释义同“苏莫遮”:1、本为我国少数民族乐舞,亦指乐曲。2.用作词牌名,如唐吕岩《苏幙遮》(天不高)、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等。又因宋周邦彦《苏幕遮》词有“鬢云鬆”之句,故亦名《鬓云松令》。
汉语大词典见“苏莫遮”。《汉语大词典》:苏莫遮(苏莫遮) 拼音:sūmòzhē亦作“苏摩遮”。亦作“苏幕遮”。亦作“苏幕遮”。(1).本为我国少数民族乐舞,亦指乐曲。唐代自龟兹传入。唐张说《苏摩遮》之一:“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闻道皇恩遍宇宙,来将歌舞助欢娱。”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泼汉胡戏……经龟兹传入长安。舞者骏马胡服,鼓舞跳跃,以水相泼。唐时又称此舞为苏莫遮,因之乐曲也称苏莫遮曲。”(2).用作词牌名,如唐吕岩(天不高)、宋范仲淹(碧云天)等。又因宋周邦彦词有“鬓云松”之句,故亦名《鬓云松令》。
其他释义1.见'苏莫遮'。
1.一年前,苏幕遮作为一个独行侠,在当时最大的两个公会皇族和神话的战斗中杀了个七进七出,震惊了整个奇域。
2.苏幕遮本意,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万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金庸
3.苏幕遮风萧萧,雨骤骤,夜凉袭身,体缩被亦瘦。
4.苏幕遮·燎沉香,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
5.一年前,苏幕遮作为一个独行侠,在当时最大的两个公会皇族和神话的战斗中杀了个七进七出,震惊了整个奇域。(查字典www。chazidian。com)
6.苏幕遮风萧萧,雨骤骤,夜凉袭身,体缩被亦瘦。[查字典造句网https://www.chazidian.com/zj-312107/]
7.苏幕遮风萧萧,雨骤骤,夜凉袭身,体缩被亦瘦。(https://www.chazidian.com/zj-312107/查字典苏幕遮造句)
读音:sū
[sū]
1.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2. 指须头下垂物:流苏。
3. 昏迷中醒过来: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4. 缓解,解除:以苏其困。
5.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6.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7. 姓。
8. 见“噜”字“噜苏”。
读音:mù
[mù]
(1)(名)覆盖在上面的帐篷:帐~|夜~。
(2)(名)挂着的大块的布、绸、丝绒等(供演戏或放映电影用):开~|闭~。
(3)(名)古代将帅办公的地方:~府|~僚。
(4)(量)戏剧较完整的段落;每幕可以分若干场:第一~。
读音:zhē
[zhē]
(1)(动)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显露。
(2)(动)拦住。
(3)(动)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