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角鼠牙
【拼音】:què jiǎo shǔ yá
【注音】:ㄑㄩㄝˋㄐ一ㄠˇㄕㄨˇ一ㄚˊ
【词性】:成语。
【简体】:雀角鼠牙
【繁体】:雀角鼠牙
词语解释本谓强逼女子成婚而兴狱讼。后泛指狱讼﹐争吵。语本《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孔颖达疏﹕'此强暴之男﹐侵凌贞女﹔女不肯从﹐为男所讼﹐故贞女与对﹐此陈其辞也。'
基础解释本谓强逼女子成婚而兴狱讼。后泛指狱讼﹐争吵。语本《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孔颖达疏﹕/'此强暴之男﹐侵凌贞女﹔女不肯从﹐为男所讼﹐故贞女与对﹐此陈其辞也。/'
引证解释⒈本谓强逼女子成婚而兴狱讼。后泛指狱讼,争吵。引语本《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孔颖达疏:“此强暴之男,侵凌贞女;女不肯从,为男所讼,故贞女与对,此陈其辞也。”《花月痕》第五十回:“泯雀角鼠牙之衅,絶狼吞虎噬之端。”
综合释义雀、鼠:比喻强暴者。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后比喻打官司的事。去害马以安驯良,泯~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力。◎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雀角鼠牙[quèjiǎoshǔyá]比喻因小事而争讼。见鼠牙雀角条。花月痕.第五十回:慢慢的采风问俗,去害马以安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力。
汉语大词典本谓强逼女子成婚而兴狱讼。后泛指狱讼,争吵。语本《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又:“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孔颖达疏:“此强暴之男,侵凌贞女;女不肯从,为男所讼,故贞女与对,此陈其辞也。”《花月痕》第五十回:“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
国语辞典比喻因小事而争讼。参见「鼠牙雀角」条。
辞典修订版比喻因小事而争讼。参见「鼠牙雀角」条。《花月痕.第五零回》:「慢慢的采风问俗,去害马以安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力。」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比喻因小事而争讼。见鼠牙雀角条。花月痕.第五十回:慢慢的采风问俗,去害马以安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力。
出处《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其他释义雀、鼠:比喻强暴者。原指强逼女子成婚而引起的争讼。后泛指狱讼,争吵。
1.去害马以安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力。◎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十回
读音:què,qiāo,qiǎo
[què]
[ què ]1. 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雀盲(即“夜盲症”)。雀斑。雀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 qiāo ]1. 〔雀子〕即“雀斑”。
[ qiǎo ]1. 义同(一),用于一些口语词:雀盲眼(即“雀(què )盲”)。家雀。
读音:jiǎo,jué
[jiǎo]
[ jiǎo ]1. 牛、羊、鹿等头上长出的坚硬的东西:牛角。鹿角。犄角。角质。
2. 形状像角的:菱角。皂角。
3. 突入海中的尖形的陆地(多用于地名):成山角(在中国山东省)。
4. 几何学指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线所夹成的平面部分:直角。角度。角钢。角尺。
5. 物体边沿相接的地方:角落。
6. 额骨(俗称“额角”)。
7. 古代未成年男孩头顶两侧束发为髻(亦称“总角”)。
8. 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画角。号角。
9. 古代量器,酒的计量单位:“先取两角酒来”。
10. 中国货币单位。
11.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2. 量词。
[ jué ]1. 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用以温酒和盛酒。
2. 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物:角色。名角。
3. 较量,竞争:角力。角斗。角逐。
4. 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
5. 姓。
读音:shǔ
[shǔ]
(名)哺乳动物的一科;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
读音:yá
[yá]
(1)(名)牙齿:门~|镶~|~医。
(2)(名)特指象牙:~筷|~章。
(3)(名)形状像牙齿的东西:~子。
(4)(名)(Yá)姓。
(5)(名)(~子)旧时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