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暴弃
【拼音】:zì bào qì
【注音】:ㄗˋㄅㄠˋㄑ一ˋ
【结构】:自(独体结构)暴(上下结构)弃(上下结构)
【简体】:自暴弃
【繁体】:自暴棄
词语解释自暴弃zìbàoqì。(1)自暴,犹言自害;自弃,不求上进。指不求上进,甘心落后。
基础解释见/'自暴自弃/',暴:糟蹋,损害。弃:抛弃。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指自己甘心落后或堕落,不求上进。
引证解释⒈见“自暴自弃”。
综合释义见“自暴自弃”。自暴弃[zìbàoqì]见'自暴自弃'。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与野传书四四首之二五》:「事事皆在人为,特患不肯用功耳。故自谓不能者,自暴弃者也。」
汉语大词典见“自暴自弃”。《汉语大词典》:自暴自弃(自暴自弃) 拼音:zìbàozìqì谓自甘堕落,不求进取。语出《孟子·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朱子语类》卷一一八:“即此可见其无志,甘于自暴自弃,过孰大焉。”《红楼梦》第四八回:“宝玉道:‘这也算自暴自弃了。前儿我在外头和相公们商画儿,他们听见咱们起诗社,求我把稿子给他们瞧瞧,我就写了几首给他们看看;谁不是真心叹服?’”亦作“自暴自弃”、“自甘暴弃”。章炳麟《演说录》:“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鲁迅《热风·随感录六十二》:“我们更不要借了‘天下无公理,无人道’这些话,遮盖自暴自弃的行为。”亦省作“自暴弃”。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讲学家崖岸过峻,使人甘于自暴弃,皆自沽己名,视世道人心如膜外耳。”
成语词典版0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八.与野传书四四首之二五》:「事事皆在人为,特患不肯用功耳。故自谓不能者,自暴弃者也。」
其他释义1.见'自暴自弃'。
读音:zì
[zì]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读音:bào,pù
[bào]
[ bào ]1. 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暴雷。暴病。暴动。暴力。暴涨。暴发。风暴。暴风骤雨(亦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
2. 过分急躁的,容易冲击的:脾气暴躁。暴跳如雷。
3. 凶恶残酷的:凶暴。暴虐。暴君。暴戾恣睢(残暴凶狠,任意胡为)。暴政。横征暴敛。
4. 横蹋,损害:自暴自弃。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
5. 鼓起来,突出:暴起青筋。
6. 徒手搏击:暴虎冯(píng)河(喻有勇无谋)。
7. 〔暴露〕显露,如“暴暴无遗”。
8. 姓。
[ pù ]1. 同“曝1”。
读音:qì
[qì]
(动)放弃;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