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药
【拼音】:xiāng yào
【注音】:ㄒ一ㄤ一ㄠˋ
【结构】:香(上下结构)药(上下结构)
【繁体】:香藥
词语解释香料。香药[xiāngyào]⒈香料。
基础解释香料。
引证解释⒈香料。《南史·夷貊传上·丹丹国》:“丹丹国,中大通三年,其王遣使奉表送牙像及画塔二躯,并献火齐珠、古贝、杂香药。引大同元年,復遣使献金银、瑠璃、杂寳、香药等物。”宋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香药》:“自三佛齐、勃泥、占城犀象、香药之物,充牣府库,始议於京师置香药榷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宋史·太祖纪三》:“壬戌,钱俶进贺平昇州银绢、乳香、吴綾、紬绵、钱茶、犀象、香药,皆亿万计。”
网络解释香药香药:香料药物的简称
综合释义香料。《南史·夷貊传上·丹丹国》:“丹丹国,中大通三年,其王遣使奉表送牙像及画塔二躯,并献火齐珠、古贝、杂香药。大同元年,復遣使献金银、瑠璃、杂寳、香药等物。”宋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香药》:“自三佛齐、勃泥、占城犀象、香药之物,充牣府库,始议於京师置香药榷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宋史·太祖纪三》:“壬戌,钱俶进贺平昇州银绢、乳香、吴綾、紬绵、钱茶、犀象、香药,皆亿万计。”香药[xiāngyào]
汉语大词典香料。《南史·夷貊传上·丹丹国》:“丹丹国,中大通三年,其王遣使奉表送牙像及画塔二躯,并献火齐珠、古贝、杂香药。大同元年,复遣使献金银、琉璃、杂宝、香药等物。”宋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香药》:“自三佛齐、勃泥、占城犀象、香药之物,充牣府库,始议于京师置香药榷易院,增香药之直,听商人市之。”《宋史·太祖纪三》:“壬戌,钱俶进贺平升州银绢、乳香、吴绫、紬绵、钱茶、犀象、香药,皆亿万计。”
其他释义1.香料。
1.香料和香药在帝国时代是由皇家垄断的奢侈品,周边附属番邦往往争相以最优质最具异国特色的香料向中国朝廷进贡。
2.在宋代笔记的御宴记载中,不难发现有着“绣花高饤八果垒”,“乐仙干果子叉袋儿”“缕金香药”之类的菜名。
3.目的:探索在分子水平上对降香药材进行鉴别的方法。
4.结论固定降香药材的产地,对保证降香油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5.目的研究八角茴香药用成分的提取工艺及其对小鼠的镇痛作用。
6.一种透骨香药物按摩乳配方,主要由透骨香油、药物添加剂、乳液基质组成。
7.五月游金鱼池,中顶进香,药王庙进香。
8.目的:制定蜘蛛香药材质量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9.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曾有葛洪、陶弘景、张仲景、李时珍等许多名医用香药组方直接治病,方式涉及内服、佩戴、涂敷、熏烧、薰蒸、泡浴等多种用法。
10.目的:对不同来源的降香药材总黄酮含量进行研究。
读音:xiāng
[xiāng]
(1)(名)谷物的芳香。
(2)(形)气味好闻:~草|~料。
(3)(形)食物味道好:饭做得很~。
(4)(形)吃东西胃口好:饭吃得~。
(5)(形)睡得塌实:睡得正~呢。
(6)(形)受欢迎;被看重:吃~|这种化肥在农村很吃~。
(7)(名)香料:檀~|沉~。
(8)(名)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香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烧~|蚊~|一炷~。
(9)(动)〈方〉亲吻:~面孔。
(10)(xiānɡ)姓。
读音:yào
[yào]
(1)(名)治病、治病虫害的物品。
(2)(名)某些有化学作用的物质:火~|炸~。
(3)(动)〈书〉用药治疗:不可救~。
(4)(动)用药毒死:~老鼠|~虫子。
(5)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