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危
【拼音】:yōu wēi
【注音】:一ㄡㄨㄟ
【结构】:忧(左右结构)危(半包围结构)
【繁体】:憂危
词语解释1.忧虑戒惧;忧虑惶惧。2.忧患危难。忧危[yōuwēi]⒈忧虑戒惧;忧虑惶惧。⒉忧患危难。
基础解释忧虑戒惧;忧虑惶惧。忧患危难。
引证解释⒈忧虑戒惧;忧虑惶惧。引《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氷。”《晋书·元帝纪》:“朕以不德,统承洪绪,夙夜忧危,思改其弊。”唐刘禹锡《贺雪镇州表》:“遂令迷误之徒,顿释忧危之虑。”清刘大櫆《金氏节母传》:“忧危困苦,丛集其心;饥饿寒冻,交迫其体。”⒉忧患危难。引《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宣和遗事》后集:“倘有忧危,臣等誓肝胆涂地,以报陛下恩德。”
网络解释忧危忧危,一指忧虑戒惧;忧虑惶惧。《书·君牙》有记载;二指忧患危难。《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有记载。
综合释义忧虑戒惧;忧虑惶惧。《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氷。”《晋书·元帝纪》:“朕以不德,统承洪绪,夙夜忧危,思改其弊。”唐刘禹锡《贺雪镇州表》:“遂令迷误之徒,顿释忧危之虑。”清刘大櫆《金氏节母传》:“忧危困苦,丛集其心;饥饿寒冻,交迫其体。”忧患危难。《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宣和遗事》后集:“倘有忧危,臣等誓肝胆涂地,以报陛下恩德。”
汉语大词典(1).忧虑戒惧;忧虑惶惧。《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晋书·元帝纪》:“朕以不德,统承洪绪,夙夜忧危,思改其弊。”唐刘禹锡《贺雪镇州表》:“遂令迷误之徒,顿释忧危之虑。”清刘大櫆《金氏节母传》:“忧危困苦,丛集其心;饥饿寒冻,交迫其体。”(2).忧患危难。《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宣和遗事》后集:“倘有忧危,臣等誓肝胆涂地,以报陛下恩德。”
其他释义1.忧虑戒惧;忧虑惶惧。2.忧患危难。
1.他如此韬晦深藏,真是忧危之极,而居然说在此中悟出“至乐”。
2.且陛下既委之厂、卫,厂、卫必托之番校,此辈贪残,何所不至,人心忧危,众目轻(睚)眦,非盛世所宜有也”。【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372071/忧危造句】
3.且陛下既委之厂、卫,厂、卫必托之番校,此辈贪残,何所不至,人心忧危,众目轻(睚)眦,非盛世所宜有也”。[查字典造句https://www.chazidian.com]
读音:yōu
[yōu]
(1)(形)忧愁:~烦|~惧|~闷|~戚|~伤|~心|~虑。
(2)(名)使人忧愁的事:~患|担~|分~|隐~|内~外患。
读音:wēi
[wēi]
(1)(形)高。
(2)(形)危险;不安全:~局|安~。
(3)(动)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及|~害。
(4)(形)指人快要死:病~|垂~。
(5)(形)〈书〉高:~楼百尺。
(6)(形)〈书〉端正:正襟~坐。
(7)(名)二十八宿之一。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