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酪素
【拼音】:qián lào sù
【繁体】:乾酪素
【拼音】:qián lào sù
词语解释(Casein)化学名词。亦称酪素。蛋白质之类,有可溶性。分两种:1.乳汁乾酪素。含于动物之乳汁中,尤其是牛乳中(含量为百分之三十)与卵白异,加热不凝,然遇酸则凝固,故加盐酸或醋酸于牛乳中,则能沉淀白色之乾酪素。牛乳酸败时所生之沉淀即此物。其用途甚广,除供食品、医药外,大量用于工业。2.植物乾酪素,亦名豆素。豆类中含量甚多(大豆约含百分之四十)溶解于热水中,有因镁游子而凝固之特性。豆腐,即加卤汁于豆浆中,使其乾酪素凝固者也。
读音:qián,gān
[qián]
[ qián ]1. 八卦之一,代表天:乾坤(“坤”,代表地)。
2. 旧时称男性的:乾造。乾宅。
[ gān ]1. 见“干”。
读音:lào
[lào]
(1)(名)用牛、羊、马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2)(名)用果子或果子的仁做的糊状食品。
读音:sù
[sù]
(1)细柔的白色绢。
(2)(名)本色;白色:~服|~菜。
(3)(形)颜色单纯;不艳丽:~淡|~雅。
(4)(名)蔬菜、瓜果等食物。
(5)(形)本来的;原有的:~油|~材。
(6)(名)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核黄~|麻黄~。
(7)(名)向来:~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