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科
【拼音】:zhì kē
【繁体】:制科
【拼音】:zhì kē
词语解释1.古代选擧经制之科曰制科,初由天子亲策亲览之,后则委诸有司矣。《旧唐书·穆宗纪》:「上御宣政殿,制科擧人。」《唐书·选举志》:「所谓制科者,其来远矣。唐制,取士之科,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书言故事·诸科类》:「天子自诏制举,曰制科。」2.经制科目。科擧以经文课题者。《清会典事例·礼部·贡擧·试艺体裁》:「十年谕,制科以四书文取士,所以觇士子实学,且和其声,以鸣国家之盛也。」;清、顾炎武《日知录·制科》:「今以殿试进士亦谬谓之制科。」
网友释义制科即制举,又称大科、特科,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
英语Igloo Internal Thermal Control Section
辞典修订版唐朝科举的一种,由天子亲试。《旧唐书.卷一六.穆宗本纪》:「戊午,上御宣政殿,试制科举人。」
读音:zhì
[zhì]
(1)(动)制造:~版|~币|~表|~革|~件|~冷|~品|~钱|~糖|~图|~药。
(2)(动)拟定;规定:~定|因地~宜。
(3)(动)用强力约束;限定;管束:~伏|管~。
(4)(名)制度:法~|所有~。
读音:kē
[kē]
(1)(名)学术或业务的类别:~目|文~|理~|牙~|眼~。
(2)(名)行政机关或某些机构的行政部门按工作性质分设的单位:秘书~|财务~。
(3)(名)生物学上指同一目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再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科。如松柏目有松科、杉科、柏科等。
(4)(动)〈书〉判定(刑罚):~以罚金。
(5)(名)古装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如笑科、饮酒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