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识
【拼音】:shēn shí
【注音】:ㄕㄣㄕˊ
【结构】:身(独体结构)识(左右结构)
【繁体】:身識
词语解释1.佛教语。'六识'之一,由身体接触外界事物所获得的认识。佛教以身为触根,故称。
基础解释佛教语。/'六识/'之一,由身体接触外界事物所获得的认识。佛教以身为触根,故称。
引证解释⒈佛教语。“六识”之一,由身体接触外界事物所获得的认识。佛教以身为触根,故称。参见“六识”、“六根”。引南朝梁江淹《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
网络解释身识身识是指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
汉语大词典佛教语。“六识”之一,由身体接触外界事物所获得的认识。佛教以身为触根,故称。南朝梁江淹《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身识本烂熳,光曜不可攀。”参见“六识”、“六根”。
1.人格标识是民事主体标表其个性特征的人身识别因素,对其进行商业化的开发利用可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2.其中,阿含经典主要讲到前六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属于我们能意识到的部分。
3.如果鲸目动物不能接受这些测试,那么它们就遇到了更高认知力的实验室指标:自身识别。
4.乳突纹线上的汗孔在现场纹线特别少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人身识别。
5.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6.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
7.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名十八界。
8.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六识:1、眼识,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
9.香尘,4、味尘,5、触尘,法尘;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意识。
10.令眼识色耳识声鼻识香舌识味身识细滑意识法着。[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
读音:shēn
[shēn]
(1)(名)身体:~上。
(2)(名)指生命:奋不顾~。
(3)(名)自己;本身:以~作则。
(4)(名)人的品格和修养:修~。
(5)(名)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船~。
(6)(名)(~儿)(量)用于衣服:做两~儿制服。
读音:shí,zhì
[shí]
[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