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
【拼音】:táo zhū
词语解释⒈ 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陶朱[táozhū]⒈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
基础解释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
引证解释⒈ 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参见“陶朱公”。引:《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忘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然不可以黔娄、原宪之贫,而谓古者无陶朱、猗顿之富。”明王錂《寻亲记·告借》:“富足堪并于陶朱,机谋不下于黄石。”郁达夫《题友人郑泗水半闲居》诗:“难道半閒还治产,五湖大业比陶朱。”⒈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参见“陶朱公”。引《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忘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然不可以黔娄、原宪之贫,而谓古者无陶朱、猗顿之富。”明王錂《寻亲记·告借》:“富足堪并于陶朱,机谋不下于黄石。”郁达夫《题友人郑泗水半闲居》诗:“难道半閒还治产,五湖大业比陶朱。”
汉语大词典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忘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然不可以黔娄、原宪之贫,而谓古者无陶朱、猗顿之富。”明王錂《寻亲记·告借》:“富足堪并于陶朱,机谋不下于黄石。”郁达夫《题友人郑泗水半闲居》诗:“难道半閒还治产,五湖大业比陶朱。”参见“陶朱公”。
其他释义1.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
1.虎豹之所徐,乃狸鼠之所争也。陶朱之所弃,乃原颜之所无也。葛洪
2.恭喜发财,开业大吉。再世管鲍,前度陶朱。鸿基始创,骏业日新。广开财源,宏图大展。成就伟业,兴旺发达。财源滚滚,黄金满地。祝你成功,吉祥如意。
3.秉管鲍精神,因商作战;富陶朱学术,到处皆春。
4.因为除非是这些钱庄真的完全倒闭,而且也实在无法追查到其老板的状况,否则出于维护自身商誉的考虑,以及“陶朱钱庄”。
5.功成之日,他弃官远引,泛舟五湖,嗣后成为天下首富陶朱公,以聚财散财为乐事。
6.后弃官散财,间行至陶,逐什一之利,复赀累千万,自号陶朱公。
7.这里有苍劲有力的“陶圣”石刻,范蠡被称为“陶朱公”、“陶圣”,这是宜兴百姓对范蠡兴陶为民的尊称和敬仰。
8.典型足式怅望陶朱老成遽之伤心鲁殿圮灵光。
9.越王勾践成就大业,范蠡功成隐名身退,在陶地做买卖发了财,自称“陶朱公”。
10.相传,他的发明人为春秋时期助越王勾践灭吴的大智者范蠡,后世称他为陶朱公。
读音:táo,yáo
[táo]
[ táo ]1.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2. 制造陶器:陶冶。陶铸。
3. 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4.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陶然。陶醉。陶陶。
5. 古同“淘”,洗。
6. 姓。
[ yáo ]1. 通“窑”。窑灶。
读音:zhū
[zhū]
1. 红色:朱红。朱批。朱笔。朱文(印章上的阳文)。朱门(红漆大门,旧时指豪富人家)。
2. 矿物名:朱砂(无机化合物,中医用于镇静剂。亦称“辰砂”、“丹砂”)。朱墨。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