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表纸
【拼音】:huáng biǎo zhǐ
【注音】:ㄏㄨㄤˊㄅ一ㄠˇㄓˇ
【结构】:黄(上中下结构)表(上下结构)纸(左右结构)
【简体】:黄表纸
【繁体】:黃表紙
词语解释黄表纸huángbiǎozhǐ。(1)用来敬神或祭祀死者的黄纸。黄表纸[huángbiǎozhǐ]⒈用来敬神或祭祀死者的黄纸。英yellowpaperforworshippingthegods;
基础解释用来敬神或祭祀死者的黄纸
引证解释⒈亦作“黄裱纸”。表芯纸。色黄,故名。质柔易燃,可用于卷纸煤儿,民间多用作祭祀鬼神的纸钱,道士用于画符。引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六回:“站在一边的康顺风,早吓得脸像一张黄表纸。”冯骥才等《义和拳》第二章四:“刘三虎上前将摆在香案上的一张黄表纸,双手捧给张德成,张德成接过用香案上的烛火引着焚掉。”《文汇报》1991.12.4:“一本《水浒传》共六册,字密而小,黄裱纸,纸质低劣,印刷质量亦差。”
网络解释黄表纸造黄表纸的技术,据说是清道光年间从江西传入的。在虎城靠山一带的长沙、大营、楚家、千丘、李垭、清滩等村,迅速传播开来。高潮时,曾有三四百槽户,两千多工人。
汉语大词典亦作“黄裱纸”。表芯纸。色黄,故名。质柔易燃,可用于卷纸煤儿,民间多用作祭祀鬼神的纸钱,道士用于画符。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六回:“站在一边的康顺风,早吓得脸像一张黄表纸。”冯骥才等《义和拳》第二章四:“刘三虎上前将摆在香案上的一张黄表纸,双手捧给张德成,张德成接过用香案上的烛火引着焚掉。”《文汇报》1991.12.4:“一本《水浒传》共六册,字密而小,黄裱纸,纸质低劣,印刷质量亦差。”
国语辞典专供祭祀时烧用的黄纸。黄表纸[huángbiǎozhǐ]⒈专供祭祀时烧用的黄纸。
辞典修订版专供祭祀时烧用的黄纸。也称为「黄表」。
其他释义迷信的人祭神用的黄色的纸。
1.黑狗血,黄表纸,乌鸡血,朱砂……一大清早陶明就早早的出门了,这些东西在华大附近可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
2.一个用装黄表纸的符箓女;非儒非道却非佛。
3.宁清远不再回答,只是打开随身的腰包,从里头抽出一叠黄表纸,深呼吸一口,单手成剑指向眉心,正色喊道“撒豆成兵、点石成金!万术,开!”。
4.想买一上等狼毫,砚台,朱砂还有黄表纸。
5.戏班子,在我的知识库里面是最容易见到鬼的地方,过去的戏班子每次开锣之前都要烧黄表纸、上香,祭拜祖师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6.白头翁从怀里掏出一个黄表纸的小册子交到欧阳冲的手上。
7.又指着碗里快烧没的黄表纸“这干啥用的?”。
8.是不是那个疯子?见了我们兄弟,拿出一叠子黄表纸来乱扔,又是叫又是跳,倒是个嘻嘻哈儿。
9.死人脸上盖三张黄表纸,脚上拴上红头绳,口里含麻钱,入殓时棺材内还要放上铧铁,青石。
10.我从兜里掏出来一小团用黄表纸包好的香炉灰,放在案板上说道。
读音:huáng
[huáng]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读音:biǎo
[biǎo]
(1)(名)外面;外表:~面|由~及里。
(2)(名)中表(亲戚):~哥|~叔。
(3)(动)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表示:发~|~心意。
(4)(动)俗称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
(5)(名)榜样;模范:~率。
(6)(名)古代文体奏章的一种;用于较重大的事件:诸葛亮《出师~》。
(7)(名)用表格形式排列事项的书籍或文件:《史记》十~|统计~。
(8)(名)古代测日影的标杆。参看〔圭表〕。
(9)(名)测量某种量的器具:温度~|电~。(名)计时的器具:温度~|电~。(名)计时的器具
读音:zhǐ
[zhǐ]
(1)(名)纸张;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所用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造。
(2)(量)书信、文件的张数:一~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