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
【拼音】:huáng bò
【注音】:ㄏㄨㄤˊㄅㄛˋ
【结构】:黄(上中下结构)柏(左右结构)
【简体】:黄柏
【繁体】:黃柏
词语解释见“黄檗”。黄柏[huángbò]⒈见“黄檗”。
基础解释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引证解释⒈见“黄檗”。
网络解释黄柏(中药)黄柏(huángbò),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汉语大词典见“黄檗”。《汉语大词典》:黄檗 拼音:huángbò亦作“黄柏”。亦作“黄檗”。亦作“黄蘖”。(1).落叶乔木。树皮淡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果实黑色。木材坚硬,可以制造枪托。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中医入药,有清热、解毒等作用。《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十》:“黄檗郁成林,当奈苦心多。”《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哑子谩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吃黄不老胜如熊掌”王季思等注:“‘不老’应是一个字,而且要平声;故‘黄不老’是‘黄檗’的音转。这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如黄豆,可食。”《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口含黄柏味,有苦自家知。”(2).唐断际禅师希运之别称。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保寿禅师作《临济塔铭》云:‘师受黄蘖印可,寻抵河北镇州城东,临滹沱河侧小院住持,名临济。’”明屠隆《昙花记·祖师说法》:“虽神通变化,不是住头,恐黄蘖砍吾双足,苦行非圆顿之门,即德行孤高,尚难歇脚。”(3).寺名。一在福建省福清县西黄檗山,唐僧希运出家于此;一在江西百丈山,希运得道于此。宋翁卷《福州黄檗寺》诗:“天下两黄檗,此中山是真。”
国语辞典黄蘗的别名。参见「黄蘗」条。黄柏[huángbó]⒈黄蘗的别名。参见「黄蘗」条。
辞典修订版黄蘖的别名。参见「黄蘖」条。
英语golden cypressPhellodendron amurense
其他释义同‘黄檗’。
1.结果对土茯苓、槐花、苍术和黄柏进行定性鉴别。
2.而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碱,如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黄连、黄柏中含有小檗碱,百部中含有百部碱。
3.方法:以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为指标,评价黄柏生品和盐制品抗痛风作用。
4.黄连素学名小檗碱,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黄连属植物根茎中提取的生物碱,可用于部分类型的感染型腹泻。
5.比起黄连、黄芩、黄柏等同样能清肺火、清肺热但以苦寒为主的药物来说,金银花性味甘寒,不伤脾胃。
6.刘墉十分诚恳地向黄柏山道谢,他这是替那三万被林周峰害死的士兵们道谢。
7.外敷的药包括肤阴洁、皮肤康等,而内服的药有蛇麻子、苦参、黄柏、白鲜皮、藿香、川槿皮、乌梅等。
8.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生发搽剂中墨旱莲、桑叶和黄柏进行鉴别。
9.例如穿心莲、天花粉、大黄、黄柏、使君子、虎仗、南沙参、巴豆等,主要引起荨麻疹、药物疹、剥脱性皮炎和过敏性紫癜等。
10.黄柏、太龙等乡镇是长江中游著名的桔乡,在绵延数十公里的沿江地带铺天盖地生长。
读音:huáng
[huáng]
(1)(形)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布|~花|~色|发~。
(2)(名)指黄河:~泛区|治~|~灾。
(3)(Huánɡ)姓。
(4)(动)〈口〉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了|对象~了|生意~了。
读音:bǎi,bó,bò
[bò]
[ bǎi ]1. 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有“扁柏”、“侧柏”、“圆柏”、“罗汉柏”等多种。木质坚硬,纹理致密。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柏露(柏树上的露水,据说用以洗眼,有明目的作用)。
2. 姓。
[ bó ]1. 〔柏林〕德国的首都。
[ bò ]1. 同“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