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仇
【拼音】:kòu chóu
【注音】:ㄎㄡˋㄔㄡˊ
【结构】:寇(上下结构)仇(左右结构)
【简体】:寇仇
【繁体】:寇仇
词语解释寇仇kòuchóu。(1)仇人;仇敌。寇仇[kòuchóu]⒈仇人;仇敌。英enemy;foe;
基础解释仇人;仇敌。
引证解释⒈见“寇讎”。
网络解释寇仇寇仇是一个汉语词汇,
网友释义寇仇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仇人,仇敌。
汉语大词典见“寇雠”。《汉语大词典》:寇雠(寇雠,寇雠) 拼音:kòuchóu亦作“寇仇2”。亦作“寇仇”。仇敌;敌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后汉书·仲长统传》:“昔之为我哺乳之子孙者,今尽是我饮血之寇雠也。”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克城邑,绝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唐曹唐《和周侍御买剑》:“将军溢价买吴钩,要与中原静寇雠。”宋苏轼《孙武论》下:“夫天下之患,不在于寇雠,亦不在于敌国,患在于将帅之不力。”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郭沫若《战声集·诗歌国防》:“三十年来他已逐渐觉醒在驱逐他的寇仇。”
国语辞典敌人。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若克城邑,绝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也作「寇雠」。寇仇[kòuchóu]⒈敌人。北魏·杨衒之也作「寇雠」。引《洛阳伽蓝记·卷一·永宁寺》:「若克城邑,绝非卿有,徒危宗国,以广寇仇。」
其他释义仇敌:视若~。
1.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人悖逆人性而动,视正常的恋爱举动如寇仇,必欲严惩而后快。
2.同志之间,有些利害冲突,应本着团结友爱的精神,互谅互让,绝不能彼此视如寇仇,明争暗斗。
3.窦宪之弟窦景为非作歹,就是他的奴客也敢“侵陵小人,强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以致“商贾闭塞,如避寇仇。
4.商船之过卡者,每月赠以银钱若干,则查舱时便潦草从事,所载货物十成有以二三成完厘者;其有不先纳贿者,则视之如寇仇,待之如奴婢,掯留刁索,无恶不为。
5.君之视臣为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路人;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寇仇。
6.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王若不听劝谏,坚持桀纣之行,臣下也只能以武力相谏,诛一夫而安天下!
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8.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9.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0.又谗间其骨肉,使门以内如寇仇。
读音:kòu
[kòu]
(1)(名)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也指敌人):海~|外~。
(2)(动)敌人来侵略:入~。
(3)(Kòu)姓。
读音:chóu,qiú
[chóu]
[ chóu ]1. 深切的怨恨:仇敌。仇恨。仇视。疾恶如仇。同仇敌忾(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 qiú ]1. 古同“逑”,匹配。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