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府
【拼音】:bīng fǔ
【结构】:兵(上下结构)府(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1.掌管国家军事要政的官府﹐特指宋代的枢密院。兵府[bīngfǔ]⒈掌管国家军事要政的官府,特指宋代的枢密院。
引证解释⒈掌管国家军事要政的官府,特指宋代的枢密院。引《宋史·欧阳修传》:“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宋苏辙《贺孙枢密启》:“王畿报政,兵府登贤。”
网络解释兵府宋枢密院总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等政令,故称被为兵府。
汉语大词典掌管国家军事要政的官府,特指宋代的枢密院。《宋史·欧阳修传》:“修在兵府,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宋苏辙《贺孙枢密启》:“王畿报政,兵府登贤。”
1.和御林军一出现就全副武装不一样的是,如果民兵想要拥有一套全身的行装就必须通过铁匠铺,天甲府,屯兵府得到支援才行。
2.跟随李成梁带铁岭宣旨的兵部官员,很明显得到了何心隐的托付,临走的时候将众人的家眷全部带到广宁,那里是辽东总兵府衙的所在地。
3.天气燠热,蝉声聒噪,即将临盆的曾佩琴胸口闷得慌,便挺着大肚子从卧室踱到客厅,一边修剪花盆里的淡红合欢,一边等待商与义从总兵府议事归来。
4.但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不定总兵府有自己的打算呢,他一个仰人施舍的灾民哪有置喙的资格。
5.目到总兵府,李汉超分派诸将,清点粮草,整理防城器械,还派出军卒出城到四乡贴出布告,告知四乡百姓,宋辽两国又要交兵,百姓们是撤是留,听其自便。
6.在总兵府前,有两棵榕树,左边一棵为“郑成功招兵树“。
7.小说第五十回孙立说:“总兵府行下文书。”。
8.至今,柳沟村内依然保留有城墙、城门等遗址,包括市一、二级国槐、榆树、柳树等九棵,明朝总兵府驻兵使用过的古井七口。
9.整个总兵府都知道他不堪造就,却不知道他暗中却是一名灵力高手。
10.于是姜子牙被两个大兵,反剪了手,扔出了张总兵府!姜子牙被搞得灰头土脸,拍拍手:“娘的,再给一点点时间就说到关键了!”。[查字典www。chazidian。com兵府造句]
读音:bīng
[bīng]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读音:fǔ
[fǔ]
(1)(名)旧时称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现在称国家政权机关:官~|政~。
(2)(名)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库。
(3)(名)旧时称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称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元首~|总统~。
(4)敬辞;尊称对方的家:贵~。
(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开封~|济南~。
(6)(Fǔ)姓。〈古〉又同“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