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袖之契
【拼音】:duàn xiù
【注音】:ㄉㄨㄢˋㄒ一ㄡˋㄓㄑ一ˋ
【繁体】:斷袖之契
词语解释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断袖之契[duànxiùzhīqì]⒈见“断袖之好”。
引证解释⒈见“断袖之好”。
汉语大词典见“断袖之好”。《汉语大词典》:断袖之好(断袖之好) 拼音:duànxiùzhīhào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清余怀《板桥杂记》卷二十:“张魁,字修我,吴郡人,少美姿首,与徐公子有断袖之好。”亦作“断袖之契”。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倩霞》:“藩府多梨园子弟,皆极一时之选,有贴旦珍儿者,尤姣媚,耿少子与结断袖之契。”参见“断袖”。
其他释义1.见'断袖之好'。
读音:duàn
[duàn]
1.(长形的东西)分成两段或几段:砍~。割~。绳子~了。
2.断绝;隔绝:~水。~电。~奶。~了关系。音讯~了。
3.间断:她每天都来给老人洗衣、做饭,从没有~过。
4.拦截:把对方的球~了下来。
5.戒除(烟酒):~烟。~酒。
6.姓。
7.判断;决定:~语。诊~。独~专行。这个案子~得公道。
8.绝对;一定(多用于否定式):~无此理。~不能信。
读音:xiù
[xiù]
(1)(名)(~子;~儿)衣服套在胳膊上的筒状部分:~标|~管|~口|~头|~子。
(2)(动)藏在袖子里:~着手|~手旁观。
读音: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qì,qiè
[]
[ qì ]1. 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契据。房契。
2. 相合,相投:相契。契合。默契。契友。契分(fèn )(投合无间的情分)。契厚。
3. 用刀雕刻:契刻。契舟求剑。
4. 〔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
5. 刻的文字,近代称甲骨文:书契。契文(甲骨文)。
[ qiè ]1. 古同“锲”,用刀子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