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织
【拼音】:wén zhī
【注音】:ㄨㄣˊㄓ
【结构】:文(独体结构)织(左右结构)
【繁体】:文織
词语解释1.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2.舞文弄法﹐罗织人罪。文织[wénzhī]⒈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⒉舞文弄法,罗织人罪。
基础解释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舞文弄法﹐罗织人罪。
引证解释⒈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引《周礼·天官·玉府》:“凡王之献金玉、兵器、文织、良货贿之物,受而藏之。”郑玄注:“文织,画及绣锦。”《荀子·礼论》:“卑絻、黼黻、文织、资麤、衰絰、菲繐、菅屨,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衣服者也。”杨倞注:“文织,染丝织为文章也。”汉刘向《说苑·善说》:“明日使人奉黄金百斤、文织百纯,进之张先生。”⒉舞文弄法,罗织人罪。引清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何执事文织之深也,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
网络解释文织文织,出自《周礼·天官·玉府》,一种意思是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另一种意思是舞文弄法,罗织人罪
综合释义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周礼·天官·玉府》:“凡王之献金玉、兵器、文织、良货贿之物,受而藏之。”郑玄注:“文织,画及绣锦。”《荀子·礼论》:“卑絻、黼黻、文织、资麤、衰絰、菲繐、菅屨,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衣服者也。”杨倞注:“文织,染丝织为文章也。”汉刘向《说苑·善说》:“明日使人奉黄金百斤、文织百纯,进之张先生。”舞文弄法,罗织人罪。清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何执事文织之深也,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
汉语大词典(1).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周礼·天官·玉府》:“凡王之献金玉、兵器、文织、良货贿之物,受而藏之。”郑玄注:“文织,画及绣锦。”《荀子·礼论》:“卑絻、黼黻、文织、资粗、衰绖、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杨倞注:“文织,染丝织为文章也。”汉刘向《说苑·善说》:“明日使人奉黄金百斤、文织百纯,进之张先生。”(2).舞文弄法,罗织人罪。清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何执事文织之深也,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
读音:wén
[wén]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zhī
[zhī]
1.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织布。编织。织女(①织布、织绸的女子;②指织女星)。棉织物。
2. 引申为构成:罗织罪名。
3.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织锦。织文(即“织锦”)。织贝(织成贝文的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