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达识
【拼音】:tōng rú dá shí
【注音】:ㄊㄨㄥㄖㄨˊㄉㄚˊㄕˊ
【词性】:成语。
【繁体】:通儒達識
词语解释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基础解释见/'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引证解释⒈见“通儒达士”。
汉语大词典见“通儒达士”。《汉语大词典》:通儒达士(通儒达士) 拼音:tōngrúdáshì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清俞正燮《癸巳类稿·书开元占经天体浑宗后》:“至以日景求之,违错甚多,然其流行,布在群书,通儒达士,未之考正。”亦称“通儒达识”。《南齐书·礼志上》:“汉之于周,世代未远,鄗上颓基,商丘馀树,犹应尚存,迷失方位,未至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出处《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其他释义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同“通儒达士”。
反义词 通儒达士
1.汉之于周,世代未远,鄗上颓基,商丘余树,犹应尚存,迷方失位,未至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读音:tōng,tòng
[tōng]
[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 tòng ]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
读音:rú
[rú]
(1)(名)春秋时以孔子为代表的学派:~术|~生。
(2)(名)旧时指读书人:~医|老~。
读音:dá
[dá]
(1)(动)通;到:四通八~。
(2)(动)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事理。
(3)(动)达到、实现:目的已~到。
(4)(动)告知;表达:转~。
(5)(形)旧时称人得到显要的地位:显~。
(6)姓。
读音:shí,zhì
[shí]
[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