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头
【拼音】:bǎn tóu
【注音】:ㄅㄢˇㄊㄡˊ
【结构】:板(左右结构)头(独体结构)
【繁体】:板頭
词语解释1.指过去刷印书籍雕板的板面数。2.指零散的木板。板头[bǎntóu]⒈指过去刷印书籍雕板的板面数。⒉指零散的木板。
基础解释指过去刷印书籍雕板的板面数。指零散的木板。
引证解释⒈指过去刷印书籍雕板的板面数。引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三》:“余以为《十三经註疏》板头既多,一时工力恐难猝办。但得将《古註十三经》刻行一部,则大有功於圣学。”⒉指零散的木板。引《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厅房楼房烧做一片白地,三口棺材尽为灰烬,不曾剩一块板头。”
网络解释板头板头,汉字词语,拼音bǎntóu,是指演奏术语。
综合释义指过去刷印书籍雕板的板面数。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三》:“余以为《十三经註疏》板头既多,一时工力恐难猝办。但得将《古註十三经》刻行一部,则大有功於圣学。”指零散的木板。《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厅房楼房烧做一片白地,三口棺材尽为灰烬,不曾剩一块板头。”
网友释义板头,汉字词语,拼音bǎntóu,是指演奏术语。
汉语大词典(1).指过去刷印书籍雕板的板面数。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三》:“余以为《十三经注疏》板头既多,一时工力恐难猝办。但得将《古注十三经》刻行一部,则大有功于圣学。”(2).指零散的木板。《警世通言·桂员外途穷忏悔》:“厅房楼房烧做一片白地,三口棺材尽为灰烬,不曾剩一块板头。”
1.刘建军,平板头矮墩墩的个子,一身的膘,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愣头愣脑成天跟没睡醒一样。
2.他也是个小老板,头寸兜勿转挖肉补疮是家常便饭。
3.那人看样子也是四十左右,梳着标准的老板头,一身的名牌,西装是庄吉的,领带是金利来的,再看看那皮鞋,靠,奥克,全身上下的行头,只怕得要上万吧。
4.着地的时候板头先放下,或者也可以前后脚同时落地。弯曲膝盖以降低落地的冲击力。
5.舅舅一如既往的梳着油光铮亮的老板头,一身深藏青西服熨烫得一丝褶皱也没有,配上脚上一双擦得光可鉴人的皮鞋,那外表确实派头十足。
6.尝试把重心移到你的后腿上,前腿变轻松,抬起板头并用板尾作为起跳点跃起。
7.板式有散板、头板、二板、三板等。
8.小老板,兼职多,兼会计、兼销售、兼扫街先生、兼跑街先生;大老板,头衔多,兼行业协会会长、兼同学会会长、兼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兼华威先生。
9.因此,在目前大力提倡和弘扬民族精神,振兴民族文化艺术的洪流中,对板头曲进行抢救性保护的任务迫在眉睫。www.chazidian.com/zj-11415/造句
读音:bǎn
[bǎn]
(1)(名)(~儿)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儿。
(2)(名)(~儿)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了~儿了。
(3)(名)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
(4)(名)(~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儿|慢~。
(5)(形)呆板:他一点也不活泼;太~了。
(6)((形)硬得像板子似的:地~了;不好锄。
(7)(形)表情严肃:他~着脸不说话。
(8)〔板〕见〔老板〕。
读音:tóu,tou
[tóu]
[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