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
【拼音】:dēng lóng
【结构】:燈(左右结构)籠(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灯笼dēnglóng。(1)照明用具,有透明的罩防风,通常有支架或提手。
网络解释灯笼(笼状灯具)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网友释义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灯笼发展出了不同的地域风格,每一种灯笼都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灯笼综合了绘画、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与中国人的生活活息息相连。灯笼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法语lanterne
国语词典以细竹或铁丝做骨架,外表糊上纱或纸;或以塑胶做成,以蜡烛或电灯做为光源。可提在手上或挂在屋簷下,作为照明用具或装饰品。
读音:lóng,lǒng
[lóng]
[ lóng ]1.用竹片編成的盛物的器具。
2.飼養鳥、蟲、家禽等的籠子。
3.謂將鳥蟲等置於籠中。
4.指罩箍。
5.方言。把手或東西放在袖筒裡。
6.量詞。猶窠。
[ lǒng ]1.籠罩;遮掩。
2.包括;包羅。
3.纏繞;戴。
4.牽。
5.控制;壟斷。
6.點燃。
7.通“攏”。梳;整理。
8.盛衣物的箱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