黉宇
【拼音】:hóng yǔ
【注音】:ㄏㄨㄥˊㄩˇ
【结构】:黉(上中下结构)宇(上下结构)
【简体】:黉宇
【繁体】:黌宇
词语解释黉宇hóngyǔ。(1)古称校舍。黉宇[hóngyǔ]⒈古称校舍。英schoolhouse;collegebuilding;
基础解释古称校舍。
引证解释⒈古时学校的校舍。引《后汉书·儒林传序》:“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脩黌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魏书·儒林传序》:“虽黌宇未立,而经术弥显。”
网络解释黉宇黉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óngyǔ,是指古时学校的校舍。
综合释义古时学校的校舍。《后汉书·儒林传序》:“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脩黌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魏书·儒林传序》:“虽黌宇未立,而经术弥显。”黉宇[hóngyǔ]校舍、学舍。《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序》:「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北史.卷八一.儒林传.序》:「虽黉宇未立,而经术弥显。」也称为「黉舍」。
网友释义黉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óngyǔ,是指古时学校的校舍。
汉语大词典古时学校的校舍。《后汉书·儒林传序》:“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脩黉宇,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魏书·儒林传序》:“虽黉宇未立,而经术弥显。”
国语辞典校舍、学舍。黉宇[hóngyǔ]⒈校舍、学舍。引《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序》:「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北史·卷八一·儒林传·序》:「虽黉宇未立,而经术弥显。」
辞典修订版校舍、学舍。《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序》:「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北史.卷八一.儒林传.序》:「虽黉宇未立,而经术弥显。」也称为「黉舍」。
其他释义1.古时学校的校舍。
1.因为古代学校也叫“黉序”、“黉校”、“黉学”,校舍就叫“黉宇”、“黉舍”,桥南的街名随之称为黉桥街,一直沿用至今。
2.最爱黉宇登临,凭栏望远,江海风云合。
3.这条“黉宇”黄金链,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它正是斯氏文化的灵魂。
4.筑新府,竹篱更添锦瓦;构黉宇,朴舍复彩琉璃。
5.尊敬的校友,愿我们聚首母校,叙往日同学情谊,忆当年恩师教诲,话而今学子硕果,睹今朝黉宇新容,绘明日宏伟蓝图。
读音:hóng
[hóng]
古代的学校。
读音:yǔ
[yǔ]
(1)(名)房檐;泛指房屋:屋~|栋~。
(2)(名)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世界:~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