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夕死可矣
【拼音】:zhāo wén dào,xī sǐ kě yǐ
【简体】:朝闻道,夕死可矣
【繁体】:朝聞道,夕死可矣
词语解释⒈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⒈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基础解释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
网友释义“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中“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死”是动词的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之,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这就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的内涵。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孟子的“舍生而取义”正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的最佳注脚。
国语辞典⒈ 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语出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明·朱权。引:《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南齐书·卷三一·荀伯玉传》:「初,善相墓者见伯玉家墓,谓其父曰:『当出暴贵而不久也。』伯玉后闻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冲莫子·第三折》:「你既觉悟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却怎么刬地怕风涛。」朝闻道,夕死可矣[zhāowéndàoxìsǐkěyǐ]⒈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语出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明·朱权。引《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南齐书·卷三一·荀伯玉传》:「初,善相墓者见伯玉家墓,谓其父曰:『当出暴贵而不久也。』伯玉后闻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冲莫子·第三折》:「你既觉悟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却怎么刬地怕风涛。」成语解释朝闻道,夕死可矣
辞典修订版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语出《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南齐书.卷三一.荀伯玉传》:「初,善相墓者见伯玉家墓,谓其父曰:『当出暴贵而不久也。』伯玉后闻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明.朱权《冲莫子.第三折》:「你既觉悟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却怎么剗地怕风涛。」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语出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南齐书˙卷三十一˙荀伯玉传:初,善相墓者见伯玉家墓,谓其父曰:当出暴贵而不久也。伯玉后闻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明˙朱权˙冲莫子˙第三折:你既觉悟了朝闻道,夕死可矣,却怎么地怕风涛。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其他释义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1.不过,朝闻道夕死可矣,对这些贪官们来说,如果认识到了发生质变的根本所在,监狱也不会是他们人生旅途中一个空洞的句号。
2.“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
3.孔子说:"早上听到道,即使当晚去世,也无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4.碰到了一个老乞丐,而且还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瞎子老乞丐,手里竟然捧着一卷破破烂烂的《论语》在摇头晃脑‘朝闻道,夕死可矣’。
5.如果说蚩尤的传受是传道授业,那么麻衣带给他的就是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全新意境。
6.“朝闻道夕死可矣”,觉悟了的黄河儿女领导了这场反抗侵略的战争、支持了这支正义的军队,夺得了最终的胜利。
7.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朝闻道,夕可死也。”。
8.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朝闻道,夕可死也。"这句话怎么翻译?
9.侄女此言,甚合吾意,朝闻道,夕死可矣!
10.只消你向自家屋里打点,孔子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毕竟以何闻道,夕死可耶?颜子不改其乐,所乐何事?但于此究竟,久久自然有个契合处。
读音:zhāo,cháo
[zhāo]
[ zhāo ]1.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2. 日,天:今朝。明朝。
[ cháo ]1.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
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
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朝代。唐朝。
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
6. 姓。
读音:wén
[wén]
(1)(动)听见:~见。
(2)(名)消息:新~。
(3)(名)名声:艳~。
(4)(名)知识;见闻:博学多~。
(5)(动)用鼻子嗅:味道好~。
读音:dào
[dào,xī]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读音:xī
[kě]
(1)(形)太阳落山时:~阳|~照。
(2)(名)泛指晚上:前~。
读音:sǐ
[yǐ]
(1)生命终止。
(2)(形)不顾生命;拼死:~战|~拼。
(3)(形)表示达到极点:高兴~了|~顽固。
(4)(形)不可调和的:~对头|~对手。
(5)(形)不活动、固定:~脑筋|时间定~。
(6)(动)不能通过:~胡同|堵~。
读音:kě,kè
[]
[ kě ]1.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2.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3.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4.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5. 尽,满:可劲儿干。
6.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11. 姓。
[ kè ]1.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读音:yǐ
[]
(1)古汉语助词。
(2)用在句末;跟“了”相同:由来久~。
(3)表示感叹:大~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