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子
【拼音】:yǎ zi
【简体】:哑子
【繁体】:啞子
词语解释⒈ 哑巴。英:dumbperson;mute;哑子[yǎzi]⒈哑巴。英dumbperson;mute;
基础解释哑巴。
引证解释⒈ 哑巴。参见“哑巴”。引: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福童,是个哑子,不会説话。”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廿二日》:“一生菜,一汤,一牛排,一冰其凌。--哑子旅行的喜剧。”⒈哑巴。参见“哑巴”。引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福童,是个哑子,不会説话。”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廿二日》:“一生菜,一汤,一牛排,一冰其凌。--哑子旅行的喜剧。”
综合释义哑巴。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福童,是个哑子,不会説话。”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廿二日》:“一生菜,一汤,一牛排,一冰其凌。--哑子旅行的喜剧。”参见“哑巴”。哑子[yǎzi]哑巴。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夫主李顺,有个孩儿唤做福童,是个哑子,不会说话。」《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我只跟着大家,磕头就磕,只请安改做了作揖罢。别的我都不开口,装做哑子如何?」
网友释义哑子,汉语拼音yǎzī,意思是哑巴。出自郑廷玉《后庭花》。
汉语大词典哑巴。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有个孩儿唤做福童,是个哑子,不会说话。”郭沫若《苏联纪行·六月廿二日》:“一生菜,一汤,一牛排,一冰其凌。--哑子旅行的喜剧。”参见“哑巴”。
国语辞典⒈ 哑巴。引: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夫主李顺,有个孩儿唤做福童,是个哑子,不会说话。」《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我只跟著大家,磕头就磕,只请安改做了作揖罢。别的我都不开口,装做哑子如何?」哑子[yǎzi]⒈哑巴。引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夫主李顺,有个孩儿唤做福童,是个哑子,不会说话。」《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我只跟著大家,磕头就磕,只请安改做了作揖罢。别的我都不开口,装做哑子如何?」
辞典修订版哑巴。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夫主李顺,有个孩儿唤做福童,是个哑子,不会说话。」《文明小史.第三六回》:「我只跟着大家,磕头就磕,只请安改做了作揖罢。别的我都不开口,装做哑子如何?」
其他释义1.哑巴。
1.他作法自毙,像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2.待会到了堡内,我便说你是个不会说话的哑子,这一两日间,你只需在堡中装傻装哑就成。
3.倒忘了你是个哑子!该当如何称呼你,难道便叫你小和尚么?
4.香玉山娶素素本来就有点功利主义,现在是典型的哑子吃黄莲。
5.这么一来,李鸿章要么碍着恭王面子,哑子吃黄连;要么驳了恭王面子,得罪人。
6.呵呵,陆老头,没想到你也挺工于心计嘛,让这小子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7.绫嫣真是哑子吃黄连,有苦难言,自己明知对方乃是“世上高人”。
8.我这次可是哑子吃黄连,有苦难言了。
9.哈里札现在是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10.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读音:yǎ,yā
[yǎ]
[ yǎ ]1. 不能说话:聋哑。哑巴。哑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2. 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哑。嘶哑。
3. 无声的:哑剧。哑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4. 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哑炮。
5. 笑声(旧读yǎ ㄧㄚˇ):哑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 yā ]1. 〔咿哑〕见“咿”。
读音:zǐ
[zi]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