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日草
【拼音】:dì rì cǎo
【注音】:ㄉ一ˋㄖˋㄘㄠˇ
【结构】:地(左右结构)日(独体结构)草(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古代传说中食之使人不老的草。地日草[dìrìcǎo]⒈古代传说中食之使人不老的草。
引证解释⒈古代传说中食之使人不老的草。引旧题汉郭宪《别国洞冥记》卷四:“朔(东方朔)曰:‘臣能使少者不老。’帝(汉武帝)曰:‘服何药耶?’朔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明杨慎《艺林伐山》卷三:“南荒有地日草,日中三足乌欲下食此草,羲和驭之,以手掩乌目。”
网络解释地日草古代传说中食之使人不老的草。汉代郭宪《别国洞冥记》卷四:“朔(东方朔)曰:‘臣能使少者不老。’帝(汉武帝)曰:‘服何药耶?’朔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
汉语大词典古代传说中食之使人不老的草。旧题汉郭宪《别国洞冥记》卷四:“朔(东方朔)曰:‘臣能使少者不老。’帝(汉武帝)曰:‘服何药耶?’朔曰:‘东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草。’”明杨慎《艺林伐山》卷三:“南荒有地日草,日中三足乌欲下食此草,羲和驭之,以手掩乌目。”
其他释义1.古代传说中食之使人不老的草。
读音:dì,de
[dì]
[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 de ]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读音:rì
[rì]
(1)(名)太阳:~出|~落。
(2)(名)指日本:~圆|~语。
(3)(名)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班|~~夜夜。
(4)(名)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天:今~|改~再见。
(5)(名)每天;一天一天地:~记|~新月异。
(6)(名)泛指一段时间:往~|来~。
(7)(名)特指某一天:生~|国庆~。
读音:cǎo
[cǎo]
(1)(名)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青~。
(2)(名)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干~。
(3)(名)〈口〉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驴|~鸡。
(4)(形)草率;不细致:潦~|字写得很~。
(5)(名)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ɑ)汉字形体的一种:~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书。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
(6)(名)草稿:起~|~案。
(7)(动)〈书〉起草:~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