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
【拼音】:gōng bù
【注音】:ㄍㄨㄥㄅㄨˋ
【结构】:工(独体结构)部(左右结构)
【简体】:工部
【繁体】:工部
词语解释官署名。古代负责营造工作的官署,为六部之一。
引证解释⒈古代官署名。汉代有民曹,魏晋有左民、起部,隋唐因北周工部旧名总设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清末改为农工商部。
网络解释工部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
汉语大词典古代官署名。汉代有民曹,魏晋有左民、起部,隋唐因北周工部旧名总设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清末改为农工商部。
国语辞典古代负责营造工作的官署,为六部之一。
辞典修订版古代负责营造工作的官署,为六部之一。《儒林外史.第四零回》:「少保据着萧云仙的详文,咨明兵部。工部核算。」
法语Radical 48
其他释义1.古代官署名。汉代有民曹,魏晋有左民﹑起部,隋唐因北周工部旧名总设工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长官为工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清末改为农工商部。
1.他们承担公司军工部职责,严谨敬业、充满热情、严格把关,他们是公司坚实的总后方。
2.商尺,传说为商朝的尺,唐以后历代为工部用的营造尺,也称部尺,俗名叫鲁班尺,也叫大尺。
3.有一位官阶二品的工部尚书,不惜花重金买回一条马尾裙,倍加宝爱。
4.王念孙,字怀祖,号石臞,乾隆四十年进士,江苏高邮人,曾任工部主事、直隶永定河兵备道。
5.科艺拥有完备的数控加工部门,可接受各种不同的共通图形界面,并可直接做成数控机械的程序进行加工。
6.阿托菲纳为道达尔菲纳埃尔夫的化工部门,是世界第五大化工企业,业务遍布欧洲、北美及亚洲的一百多个国家。
7.受化工部委托,蓝星制定了化学清洗质量标准。
8.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武德令》,礼部次吏部,兵部次之,民部次之。
9.待丁忧期满,吏部铨选时称已无空缺,只能到工部任了一名主事。
10.工部侍郎刘大人与都察院左副御史王大人于早朝途中,竞马高下,天黑路滑,不慎发生踩踏事故,幸无一人伤亡。
读音:gōng
[gōng]
(1)(名)工人和工人阶级:矿~|钳~|瓦~|技~|女~|~农联盟。
(2)(名)工作;生产劳动:做~|上~|加~|勤~俭学|省料又省~。
(3)(名)工程:动~|竣~。
(4)(名)工业:化~(化学工业)|~交系统(工业交通系统)。
(5)(名)一个工人或农民一个劳动日的工作:砌这道墙要六个~。
(6)(名)(~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做~。
(7)(名)长于;善于:~诗善画。
(8)(名)精巧;精致:~巧|~稳。
(9)(名)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参看〖工尺〗。
读音:bù
[bù]
(1)(名)部分:内~。
(2)(名)某些机关的名称或机关企业中按业务而分的单位:外交~|门市~。
(3)(名)军队(连以上)等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司令~。
(4)(名)指部队。
(5)(动)〈书〉统辖;统率:所~。
(6)(量)用于书籍、影片等:两~字典。
(7)〈方〉(量)用于机器或车辆:两~汽车。
(8)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