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命
【拼音】:dì mìng
【注音】:ㄉ一ˋㄇ一ㄥˋ
【结构】:帝(上下结构)命(上下结构)
【简体】:帝命
【繁体】:帝命
词语解释1.犹天命。天帝的意志。2.天子的命令。帝命[dìmìng]⒈犹天命。天帝的意志。⒉天子的命令。
基础解释犹天命。天帝的意志。天子的命令。
引证解释⒈犹天命。天帝的意志。引《诗·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⒉天子的命令。引《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夔典乐,和神人;龙作纳言,出入帝命。”南朝宋颜延之《祭屈原文》:“惟有宋五年月日,湘州刺史吴郡张邵恭承帝命,建旟旧楚,访怀沙之渊,得捐珮之浦。”明刘基《官箴上》:“慈匪予爱,帝命溥时;威匪予憎,国有恒规。”
网络解释帝命帝命(dìmìng),犹天命。天帝的意志。
综合释义犹天命。天帝的意志。《诗·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天子的命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夔典乐,和神人;龙作纳言,出入帝命。”南朝宋颜延之《祭屈原文》:“惟有宋五年月日,湘州刺史吴郡张邵恭承帝命,建旟旧楚,访怀沙之渊,得捐珮之浦。”明刘基《官箴上》:“慈匪予爱,帝命溥时;威匪予憎,国有恒规。”帝命[dìmìng]国君的命令或指示。《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流,交畴货贿。」
网友释义帝命(dìmìng),犹天命。天帝的意志。
汉语大词典(1).犹天命。天帝的意志。《诗·大雅·文王》:“有周不显,帝命不时。”(2).天子的命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夔典乐,和神人;龙作纳言,出入帝命。”南朝宋颜延之《祭屈原文》:“惟有宋五年月日,湘州刺史吴郡张邵恭承帝命,建旟旧楚,访怀沙之渊,得捐佩之浦。”明刘基《官箴上》:“慈匪予爱,帝命溥时;威匪予憎,国有恒规。”
国语辞典国君的命令或指示。帝命[dìmìng]⒈国君的命令或指示。引《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流,交畴货贿。」
辞典修订版国君的命令或指示。《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流,交畴货贿。」
1.但上帝命令摩西向海水伸出他的柺杖,将海水分开,以色列人就走乾地过海,埃及的军队却死在海里。
2.神,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
3.世界保健日,玉皇大帝命令王母娘娘为你送来长寿桃,太上老君为你送来不老丹,保你健康又长寿,我也不甘示弱,特此送来短信一条为你道贺,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4.黄帝命令大臣发明了度量时间和空间的天干和地支,创立了感应天地之气变化消长的十二律吕,制定了使民以时的第一部历法。
5.汉献帝命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效仿汉初萧何故事。
6.御驾亲征,直逼越都,最后越皇签下城下之盟,割据五郡大地,武帝命名,安南州。
7.在黄帝周游巡视天下时,黄帝的元妃嫘祖病逝,黄帝命令嫫母指挥祀事,监护灵柩。
8.至此奉顺帝命,与脱脱交游,每谈及忠义事,脱脱必披胆直陈,甚至欷嘘涕泣,说得两人非常钦佩。
9.顺治帝命令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公主、命妇齐集哭临,不哀者议处,幸亏皇太后“力解乃已”。
10.适之领兵部,而垍兄均为侍郎,林甫密遣吏擿其铨史伪选六十馀人,帝命京兆与御史杂治,累日情不得。
读音:dì
[dì]
(1)(名)古指最高的天神;迷信指宇宙万物的主宰:上~。
(2)(名)君主:~王。
(3)(名)帝国主义的简称:反~。
读音:mìng
[mìng]
(1)(名)生命;性命。
(2)(名)命运
(3)(名):算~。
(4)(名)(动)命令
(5)(名);指派:~驾。
(6)(名)(名)命令
(7)(名);指示:奉~|待~。
(8)(名)(动)给与(名称等):~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