衽席无辩
【拼音】:rèn xí wú biàn
【注音】:ㄖㄣˋㄒ一ˊㄨˊㄅ一ㄢˋ
【繁体】:衽席無辯
词语解释指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不注意礼仪。衽席无辩[rènxíwúbiàn]⒈指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不注意礼仪。
引证解释⒈指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不注意礼仪。引《后汉书·皇后纪序》:“孝文衽席无辩。”李贤注:“郑玄注《礼记》曰:‘衽,卧席也。’孝文幸慎夫人,每与皇后同坐,是无辩也。”亦作“衽席无辨”。《旧唐书·李林甫传》:“故杜絶逆耳之言,恣行宴乐,袵席无别,不以为耻,由林甫之赞成也。”清薛福成《书<汉书·外戚传>后九》:“汉自高祖帷薄不修,文帝衽席无辨,而宫闈之政不肃。”
网络解释衽席无辩指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不注意礼仪。
综合释义指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不注意礼仪。《后汉书·皇后纪序》:“孝文衽席无辩。”李贤注:“郑玄注《礼记》曰:‘衽,卧席也。’孝文幸慎夫人,每与皇后同坐,是无辩也。”亦作“衽席无辨”。《旧唐书·李林甫传》:“故杜絶逆耳之言,恣行宴乐,袵席无别,不以为耻,由林甫之赞成也。”清薛福成《书<汉书·外戚传>后九》:“汉自高祖帷薄不修,文帝衽席无辨,而宫闈之政不肃。”
其他释义1.指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不注意礼仪。
1.汉兴,高祖帷薄不修,孝文衽席无辩。
读音:rèn
[rèn]
(1)(名)〈书〉衣襟。
(2)(名)〈书〉睡觉用的席子。
读音:xí
[xí]
(1)(名)用苇篾、竹篾、草等编成的片状的东西;用来铺炕、床、地或搭棚子等:~子|竹~|凉~。
(2)(名)席位:联~|专~|列~。
(3)(名)特指议会中的席位;表示当选的人数:议~|首~。
(4)(名)成桌的饭菜:酒~|宴~|筵~|坐~。
(5)(量)表示一定的量:一~话。
(6)姓。
读音:wú,mó
[wú]
[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biàn
[biàn]
(动)辩解;争论:分~|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