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钗布袄
【拼音】:jīng chāi bù ǎo
【简体】:荆钗布袄
【繁体】:荊釵布襖
词语解释荆钗布袄,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出处是元·汪元享《朝天子·归田》曲。
基础解释粗布做的裙,荆条做的钗。旧时形容贫家女子服饰俭朴。
辞典修订版以荆枝为钗,以粗布为袄。指妇女朴素的服饰。元.汪元亨〈沉醉东风.快结果钱山邓通〉曲:「妻从俭荆钗布袄,子甘贫陋巷箪瓢。」也作「荆钗布裙」。
读音:jīng
[jīng]
(1)(名)落叶灌木;叶子有长柄;掌状分裂;花小;蓝紫色。枝条可用来编筐篮。
(2)(名)(Jīnɡ)姓。
读音:chāi
[chāi]
(名)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
读音:bù
[bù]
(1)(名)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麻~|~鞋。
(2)姓。
(3)(动)宣告;宣布:发~|公~|~告|开诚~公。
(4)(动)散布;分布:阴云密~|铁路公路遍~全国。
(5)(动)布置:~局|~下天罗地网。
读音:ǎo
[ǎo]
(名)有里子的上衣:棉~|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