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馆
【拼音】:guó shǐ guǎn
【注音】:ㄍㄨㄛˊㄕˇㄍㄨㄢˇ
【结构】:国(全包围结构)史(独体结构)馆(左右结构)
【繁体】:國史館
词语解释编纂国史的机构。国史馆[guóshǐguǎn]⒈编纂国史的机构。
引证解释⒈编纂国史的机构。汉称著作东观,晋为著作省,唐改称史馆,宋沿用,隶属崇文院,金始置国史院,元置翰林国史院,明以翰林院统领修史事务,清及民国改名为国史馆。
网络解释国史馆国史馆:国史馆(民国)
汉语大词典编纂国史的机构。汉称著作东观,晋为著作省,唐改称史馆,宋沿用,隶属崇文院,金始置国史院,元置翰林国史院,明以翰林院统领修史事务,清及民国改名为国史馆。
国语辞典纂修国史的机关。掌理纂修国史及典藏国家重要史料文献,隶属于总统府。国史馆[guóshǐguǎn]⒈纂修国史的机关。掌理纂修国史及典藏国家重要史料文献,隶属于总统府。
其他释义1.编纂国史的机构。汉称著作东观,晋为著作省,唐改称史馆,宋沿用,隶属崇文院,金始置国史院,元置翰林国史院,明以翰林院统领修史事务,清及民国改名为国史馆。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大量存档与当时国民政府“国史馆”内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战资料首次集中公开,再现了当年国共合作、抵抗日军的历史。
2.武之璋表示,台当局“国史馆馆长”张炎宪说蒋介石下令屠杀,到目前提不出证据,但蒋介石下令“不准报复”的史料却斑斑可考。
3.孙中山纪念馆及“国史馆”认为,孙中山这次北上与逝世对日后发展有巨大影响。
4.但是,迄今为止,国家一直没有成立国史馆这一重要的修史机构,使得编修清史、民国史,乃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重要工作始终处于学术研究的状态。
5.今天上午,我省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王旭烽告诉记者,这两天她正准备一份建议,内容是呼吁国家设立“国史馆”。
6.民国期间,任清史馆总纂、国史馆总纂。
7.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
8.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湾“国史馆”出版“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正反史料并陈,不制造神话,还原蒋介石成客观历史人物,完整呈现其真实一生。
9.另一方面,他写信给罗家伦,让罗家伦帮忙寻找,当时的罗家伦是台湾“国史馆”的馆长,孙中山的全部史料都集中在这里。
10.原本是台湾首位女性国史馆馆长,如今离职也成了任期最短的一任。
读音:guó
[guó]
(1)(名)国家:~内|祖~|外~|保家卫~。
(2)(名)代表国家的:~徽|~旗|~宴。
(3)(名)指我国的:~产|~术|~画|~药。
(4)(名)(Guó)姓。
读音:shǐ
[shǐ]
(1)(名)历史:~学。
(2)(名)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
(3)姓。
读音:guǎn
[guǎn]
(1)(名)招待宾客居住的房屋:宾~|旅~。
(2)(名)一个国家在另一国家办理外交的人员常驻的处所:使~|大使~|领事~。
(3)(名)(~儿)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理发~|照相~|饭~儿。
(4)(名)储藏、陈列文物或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博物~|天文~|文化~|图书~|展览~。
(5)(名)旧时指塾师教书的地方:从~(在私塾或别人家里教书)|他教过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