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莱
【拼音】:táo lái
【注音】:ㄊㄠˊㄌㄞˊ
【结构】:桃(左右结构)莱(上下结构)
【繁体】:桃萊
词语解释桃邑、莱山的并称。桃莱[táolái]⒈桃邑、莱山的并称。
引证解释⒈桃邑、莱山的并称。桃邑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三十五里之桃乡。莱山在今山东莱芜县。春秋鲁孟僖子家臣谢息,为孟孙氏守郕邑有功,于是以桃莱两地授予谢息。事载《左传·昭公七年》。后用为效忠主上而获封赏的典故。引《后汉书·冯衍传上》:“内无钩颈之祸,外无桃莱之利,而被畔人之声,蒙降城之耻,窃为左右羞之。”
网络解释桃莱桃莱,是汉语词汇,拼音是táolái,解释为桃邑、莱山的并称。
综合释义桃邑、莱山的并称。桃邑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三十五里之桃乡。莱山在今山东莱芜县。春秋鲁孟僖子家臣谢息,为孟孙氏守郕邑有功,于是以桃莱两地授予谢息。事载《左传·昭公七年》。后用为效忠主上而获封赏的典故。《后汉书·冯衍传上》:“内无钩颈之祸,外无桃莱之利,而被畔人之声,蒙降城之耻,窃为左右羞之。”桃邑﹑莱山的并称。桃邑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三十五里之桃乡。莱山在今山东莱芜县。后用为效忠主上而获封赏的典故。春秋鲁孟僖子家臣谢息,为孟孙氏守郕邑有功,于是以桃莱两地授予谢息。事载《左传·昭公七年》。《后汉书·冯衍传上》:“内无钩颈之祸,外无桃莱之利,而被畔人之声,蒙降城之耻,窃为左右羞之。”
汉语大词典桃邑、莱山的并称。桃邑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三十五里之桃乡。莱山在今山东莱芜县。春秋鲁孟僖子家臣谢息,为孟孙氏守郕邑有功,于是以桃莱两地授予谢息。事载《左传·昭公七年》。后用为效忠主上而获封赏的典故。《后汉书·冯衍传上》:“内无钩颈之祸,外无桃莱之利,而被畔人之声,蒙降城之耻,窃为左右羞之。”
其他释义1.桃邑﹑莱山的并称。桃邑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三十五里之桃乡。莱山在今山东莱芜县。春秋鲁孟僖子家臣谢息,为孟孙氏守郕邑有功,于是以桃莱两地授予谢息。事载《左传·昭公七年》。后用为效忠主上而获封赏的典故。
读音:táo
[táo]
(1)(名)桃树。
(2)(名)桃儿;这种植物的果实。
(3)(名)桃儿;形状像桃儿的东西。
(4)(名)指核桃。
读音:lái
[lái]
(名)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