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税
【拼音】:táo shuì
【注音】:ㄊㄠˊㄕㄨㄟˋ
【词性】:动词。
【结构】:逃(半包围结构)税(左右结构)
【简体】:逃税
【繁体】:逃稅
词语解释逃税táoshuì。(1)逃避税收。逃税[táoshuì]⒈逃避税收。英dodgetax;
基础解释逃避税收
引证解释⒈逃避纳税。引《宋史·食货志上一》:“民占荒逃田苦归业者,责相保任,逃税者保任为输之。”清陆筠《海角续编》:“如於小路规避,一遇巡查谓之逃税,必行重罚。”巴金《关于<龙·虎·狗>》一:“为了逃税,他贿赂了海关的越南官员。”
网络解释逃税逃税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不缴或少缴税款的非法行为。主要表现有:伪造、涂改、销毁帐册、票据或记帐凭证,虚报、多报费用和成本,少报或不报应纳税所得额或收入额,隐匿财产或采用不正当手段骗回已纳税款等。在西方国家,发生逃税行为有其主客观原因,一方面纳税人怀有减轻本身税收负担的强烈欲望,另一方面,税务管理不严和税率过高也会助长逃税行为,而且税法越复杂以及越是要求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逃税也就越容易。另外,如果舆论对逃税行为持同情态度,逃税活动会受到鼓励。
综合释义逃避纳税。《宋史·食货志上一》:“民占荒逃田苦归业者,责相保任,逃税者保任为输之。”清陆筠《海角续编》:“如於小路规避,一遇巡查谓之逃税,必行重罚。”巴金《关于<龙·虎·狗>》一:“为了逃税,他贿赂了海关的越南官员。”逃税[táoshuì]故意低报所得或虚报扣除额与费用等,以逃避应纳的税款。如:「他因逃税而遭人检举。」逃税[táoshuì]纳税义务人故意低报所得或虚报扣除额与费用等,以逃避应缴纳的税款。【造句】他因逃税遭人检举而被罚款。
汉语大词典逃避纳税。《宋史·食货志上一》:“民占荒逃田苦归业者,责相保任,逃税者保任为输之。”清陆筠《海角续编》:“如于小路规避,一遇巡查谓之逃税,必行重罚。”巴金《关于〈龙·虎·狗〉》一:“为了逃税,他贿赂了海关的越南官员。”
国语辞典故意低报所得或虚报扣除额与费用等,以逃避应纳的税款,如:「他因逃税而遭人检举。」逃税[táoshuì]⒈故意低报所得或虚报扣除额与费用等,以逃避应纳的税款。例如:「他因逃税而遭人检举。」
辞典简编版纳税义务人故意低报所得或虚报扣除额与费用等,以逃避应缴纳的税款。 【造句】他因逃税遭人检举而被罚款。
英语tax dodgingtax evasionevasion of taxationdefraud the revenuetax dodgeflag of convenienceevade tax
其他释义1.逃避纳税。
反义词 纳税
1.珠宝店创办人谢瑞麟及其子,昨日被裁定行贿、伪造及逃税罪名成立,还押监房看管。
2.有的业务员从收票人手中购买发票,进行虚假报销;甚至一些企业为了逃税,找收票人买“价格便宜”的发票。
3.在这种情况下,对违章处罚的预期成本是很高的,存在普遍的惧怕心理,一旦偷逃税被发现可能被罚得倾家荡产并无人情可讲,还会成为舆论界的众矢之的。
4.我们今天达成的协议,向那些在海外藏匿收入和资产的人传达了明白无误的信息国税局将在全球严查逃税,不管这个地方多么遥远或隐蔽。
5.文坛已成了个庞大的跳蚤市场,里面堆满了腐败、狂妄、虚伪、投机、变态的一大批推销商、自大狂、逃税者、投机分子、青春期或更年期疾病爱好者、营养不良的运动选手和面容苍白的业余精神贵族,他们戴着各式各样的面具进进出出,喧器、轻浮、骚动、虚假、懦弱、浮肿、摹仿成性等等。
6.为了减少逃税现象,防止税收流失,我国税收理论界众口一词地强调加强税收征管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采用化的征管手段,加大查处惩罚力度,这当然是有其道理的,在实践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7.近日,本报接到涡阳县城关街道三里黄社区多名村民举报称,现涡阳县“金色年华”项目存在非法变更土地坐标、通过二级市场拍卖土地偷逃税款等问题。
8.谁还记得当初因为逃税犯罪而惨入铁窗的刘晓庆,险些葬送掉自己的性命。
9.从逃税到破解遗传因子,没什么能比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中找到一个有用的漏洞更困难。
10.希腊,它是破产者和享受丰厚养老金者共存的国度,是逃税者和盗贼的乐园。
读音:táo
[táo]
(1)(动)逃跑;逃走:~奔|~窜。
(2)(动)逃避:~税|~学。
读音:shuì
[shuì]
(名)国家向企业集体或个人征收的货币或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