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征
【拼音】:sì zhēng
【注音】:ㄙˋㄓㄥ
【结构】:四(独体结构)征(左右结构)
【繁体】:四徵
词语解释1.四面征讨。2.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将军的合称。四征(四徵)[sìzhēng]⒈四面征讨。⒉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将军的合称。
基础解释四面征讨。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将军的合称。
引证解释⒈四面征讨。引《书·周官》:“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孔颖达疏:“四征,从京师而四面征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宣王时代的四征八伐,正是去发展自己的生产。”⒉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将军的合称。引《晋书·职官志》:“四征兴於汉代。”《文献通考·职官十三》:“四征将军,皆汉魏以来置,加大者始曰方面。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各一人。魏黄初中位次三公,后魏加大,则次卫将军。唐无。”
网络解释四征官名。汉魏以来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将军的总称。三国魏黄初中位次于三公,后魏于将军前加“大”,位次于卫将军。
综合释义四面征讨。《书·周官》:“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孔颖达疏:“四征,从京师而四面征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宣王时代的四征八伐,正是去发展自己的生产。”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将军的合称。《晋书·职官志》:“四征兴於汉代。”《文献通考·职官十三》:“四征将军,皆汉魏以来置,加大者始曰方面。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各一人。魏黄初中位次三公,后魏加大,则次卫将军。唐无。”
汉语大词典(1).四面征讨。《书·周官》:“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孔颖达疏:“四征,从京师而四面征也。”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宣王时代的四征八伐,正是去发展自己的生产。”(2).征东、征西、征南、征北四将军的合称。《晋书·职官志》:“四征兴于汉代。”《文献通考·职官十三》:“四征将军,皆汉魏以来置,加大者始曰方面。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各一人。魏黄初中位次三公,后魏加大,则次卫将军。唐无。”
1.先祖圣武德仁皇帝四征北羯,东定胡卑,八方诸侯望风归顺,从此天下大统,百姓再无兵戈之灾,男耕女织,物阜民安。
2.我皇考临御六十年,四征不庭,凡穷荒绝徼,无不指日奏凯。https://www.chazidian.com查字典四征造句
3.我皇考临御六十年,四征不庭,凡穷荒绝徼,无不指日奏凯。[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
4.我皇考临御六十年,四征不庭,凡穷荒绝徼,无不指日奏凯。www.chazidian.com/zj-361269/造句
读音:sì
[sì]
(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
(2)数目:~个|~位。
(3)姓。
(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
读音:zhēng
[zhēng]
(1)(动)走远路(多指军队):~途。
(2)(动)征讨:出~|~战。
(3)(动)政府召集人民服务:~兵。
(4)(动)征收:~税|~粮。
(5)(动)征求:~稿|~文。
(6)(动)证明;证验:实物可~。
(7)(名)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