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
【拼音】:chū sāi qǔ
【繁体】:出塞曲
【拼音】:chū sāi qǔ
词语解释1.乐府横吹曲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出塞》:「《晋书·乐志》曰:『《出塞》、《入塞》曲,李延年造。』曹嘉之《晋书》曰:『刘畴尝避乱坞壁,贾胡百数欲害之,畴无惧色,援笳而吹之,为《出塞》、《入塞》之声,以动其游客之思,于是羣胡皆垂泣而去。』按《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则高帝时已有之,疑不起于延年也。唐又有《塞上》、《塞下》曲,盖出于此。』。」;《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出塞》:「侯骑出甘泉,奔命入居延,旗作浮云影,阵如明月弦。」;《晋书·乐志》:「有《黄鹄》、《陇头》、《出关》、《入关》、《出塞》、《入塞》、《折杨柳》、《黄覃子》、《赤之杨》、《望行人》十曲。」;唐、李白〈观胡人吹笛〉诗:「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2.词牌名,即谒金门调。
网友释义《出塞曲》是一首由席慕容作词,蔡琴演唱的歌曲,收录在蔡琴首张同名专辑《出塞曲》中。
读音:chū
[chū]
(1)(动)从里面走向外面:~来|~席。
(2)(动)超出。
(3)(动)往外拿:~主意。
(4)(动)出产、产生、发生:~问题。
(5)(动)发出:~汗。
(6)(动)显露:~名。
(7)(动)显得量多:不~数。
(8)(动)支出:~纳。
(9)(名)〈方〉跟“往”连用;表示向外: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一~戏。(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里往外:跑~大门。(动)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含有从隐蔽到显露或从无到有的意思:做~成绩。(助)用在形容词后;表示超出:快往~走。(量)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中的一个独立剧目叫一出
读音:sāi,sài,sè
[sāi]
[ sāi ]1. 堵,填满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规。
2. 堵住器物口的东西:活塞。塞子。
[ sài ]1. 边界上险要地方:要塞。关塞。塞外。边塞。塞翁失马。
[ sè ]1. 义同(一),用于若干书面语词:闭塞。阻塞。搪塞。塞责。顿开茅塞。
读音:qū,qǔ
[qǔ]
[ qū ]1. 弯转,与“直”相对:弯曲。曲折(zhé)。曲笔(①古代史官不按事实、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②写文章时故意离题而不直书其事的笔法)。曲肱而枕。曲尽其妙。
2. 不公正,不合理:曲说。曲解(jiě)。委曲求全。
3. 弯曲的地方:河曲。
4. 偏僻的地方:乡曲。
5. 酿酒或制酱时引起发醇的东西:酒曲。曲霉。
6. 姓。
[ qǔ ]1. 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曲艺。曲话。
2. 歌的乐调:曲调(diào)。曲谱。异曲同工。曲高和(hè)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