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剥
【拼音】:pí bāo
【结构】:皮(半包围结构)剥(左右结构)
【繁体】:皮剝
【拼音】:pí bāo
词语解释1.物体外皮被剥去。2.比喻残酷剥削。皮剥[píbāo]⒈物体外皮被剥去。⒉比喻残酷剥削。
引证解释⒈物体外皮被剥去。引唐韩愈《枯树》诗:“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⒉比喻残酷剥削。引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父子兄弟被蒙尊荣,素所亲厚,布在州郡,皮剥小民,甚於狼虎。”
网络解释皮剥píbāo
网友释义皮剥,汉语词语,读音为píbāo,是指物体外皮被剥去, 比喻残酷剥削。
英语peel
汉语大词典(1).物体外皮被剥去。唐韩愈《枯树》诗:“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2).比喻残酷剥削。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中》:“父子兄弟被蒙尊荣,素所亲厚,布在州郡,皮剥小民,甚于狼虎。”
1.发现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2.别看芦荟的样子平平凡凡,用处可大了。把坚硬的外皮剥开,里面是晶莹透亮的芦荟肉,这肉可以让伤口不再感染,好得更快些;还可以保养皮肤、或者生吃,生吃的话能让体内补充多样的维生素呢!
3.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4.吃橘子吗?吃,我把皮剥了,不吃,我把你的皮剥了,你的皮挺厚,妖精三番五次、千方百计想剥你皮,就是刀枪不入哦,老猪,猴哥问候你,猪你快乐哈!
5.因上皮萎缩,可见红斑水肿,甚至上皮剥脱发生糜烂,可有烧灼感,易与剥脱性龈炎相混淆,病理检查有助诊断。
6.真的假不了,画皮剥下,兔死狐悲。
7.在部分厚度烧伤,痂皮剥脱和脱掉后,暴露即告结束。
8.皮剥下来之后制成两面鼓,挂在衙门口,以昭炯戒。
9.人们用刀子把大熊猫的皮剥下来,拿去卖个好价钱,还津津乐道,说这是个"生财之道"。
10.除了法国梧桐,其他许多树种也有明显的树皮剥落的现象发生,如木瓜、白皮松、光皮树、榔榆等。
读音:pí
[pí]
(1)(名)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麦~。
(2)(名)(~子)皮革或毛皮:~包|~箱|~袄。
(3)(名)(~儿)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儿。
(4)(名)表面:地~|水~儿。
(5)(名)(~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粉~儿|豆腐~儿。
(6)(形)有韧性的:~糖。
(7)(形)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了;吃起来不香。
(8)(形)顽皮;调皮。
(9)(形)由于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名)指橡胶:橡~|筋~。(Pí)姓。
读音:bāo,bō
[bāo]
[ bāo ]1. 去掉外面的皮或其他东西:剥皮。剥花生。
[ bō ]1. 义同(一),用于复合词:剥夺。剥削(xuē)。剥落。剥蚀。生吞活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