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行
【拼音】:mín xíng
【注音】:ㄇ一ㄣˊㄒ一ㄥˊ
【结构】:民(独体结构)行(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人民的行为。民行[mínxíng]⒈人民的行为。
基础解释人民的行为。
引证解释⒈人民的行为。引《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晏子春秋·问下二五》:“政教错,而民行有伦矣。”
综合释义人民的行为。《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晏子春秋·问下二五》:“政教错,而民行有伦矣。”
汉语大词典人民的行为。《易·系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晏子春秋·问下二五》:“政教错,而民行有伦矣。”
1.尽管宪法规定人大代表人民行使国家主权,因而其宪法地位高于政府,但权力的实际运作恰好相反,地方政府不仅对人大决议置若罔闻,而且坚持原则的地方人大领导连自身的独立性都不能确保。
2.以组织公民行为作为因变量,以个人动机和其他因素作为自变量。
3.为彻查多出来的百万“冤枉钱”,睢宁县检察院民行部门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密切配合,将两名校长以受贿罪绳之以法。
4.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姜建初指出,学习贯彻修改后民诉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行检察工作的重要任务。
5.臭氧气层高空罩,遮挡射线天外物。有它地球最艳丽,人类健康万物美。山丽水秀美如画,鸟语花香百兽跃。臭氧层保护日,全民行动不迟缓,保护臭氧爱环境。
6.故此印权重威猛,为我道至宝,凡于人世为民行法,申奏天曹关蝶,中界下界鬼神之事,皆需此印。
7.这已经引发了对中国自由放任的互联网文化是否应存在合理界限的一些反思,近期的几起诉讼也显示出加强网民行为监管的趋势。
8.文明在生活细节中养成,更加长久;文明在恶劣环境中形成,更加坚毅;文明在惊涛骇浪中磨砺,更加凝固;文明在全民行动中弘扬,更加璀璨。
9.不同社会应对方式,应是明清宁夏平原旱灾严重时在官民行动和心理上的体现。
10.在医疗服务组织,一般咸信组织公民行为亦可以加速医院目标的达成与绩效的改善。
读音:mín
[mín]
(1)(名)人民:~办|~变|~兵|吊~代罪|劳~伤财|全~皆兵。
(2)(名)某族的人:藏~|回~。
(3)(名)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农~|渔~|牧~。
(4)(名)民间:~歌|~谣。
(5)(名)非军人;非军事的:军~团结|拥政爱~。
读音:háng,xíng
[xíng]
[ háng ]1.行列:双~|杨柳成~。
2.排行:您~几?
3.行业:内~|同~|在~|懂~。
4.某些营业机构:商~|银~|车~。
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字|几~树|两~眼泪。
[ xíng ]1.行为举止:品~|操~|德~。
2.走、走路:直~|前~|寸步难~。
3.前往:南~|与子偕~。
4.流动、流通:发~|运~|风~一时。
5.做、从事、实施:~医|~善|实~。
6.可以:只要尽力去做就~了。
7.能干、能力强:你真~。
8.行书的简称:~草|~楷|真~。
9.不久、将要:~将就木。
10.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短歌行〉|〈琵琶行〉。
11.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宾主百拜,而酒三行。(汉.扬雄《法言.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