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行俱下
【拼音】:qī háng jù xià
【注音】:ㄑ一ㄏㄤˊㄐㄨˋㄒ一ㄚˋ
【词性】:成语。
【简体】:七行俱下
【繁体】:七行俱下
词语解释形容读书极快,聪敏异常。七行俱下[qīhángjùxià]⒈形容读书极快,聪敏异常。
引证解释⒈形容读书极快,聪敏异常。引《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四:“应奉读书五行俱下,宋孝武省读书奏能七行俱下,盖言其敏也。五行七行俱下,犹云一息读竟耳。”⒈形容读书极快,聪敏异常。引《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四:“应奉读书五行俱下,宋孝武省读书奏能七行俱下,盖言其敏也。五行七行俱下,犹云一息读竟耳。”成语解释七行俱下
综合释义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七行俱下[qīhángjùxià]形容读书极快,聪敏异常。南朝梁.裴子野〈雕虫论序〉:「宋明帝博好文章,才思朗捷,常读书奏,号称七行俱下。」
汉语大词典形容读书极快,聪敏异常。《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甚美。”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四:“应奉读书五行俱下,宋孝武省读书奏能七行俱下,盖言其敏也。五行七行俱下,犹云一息读竟耳。”
成语词典版01.南朝梁.裴子野〈雕虫论序〉:「宋明帝博好文章,才思朗捷,常读书奏,号称七行俱下。」
出处《南史·宋孝武帝纪》:“少机颖,神明爽发,读书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其他释义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近义词 一目十行
1.文人行事,迟回不决,读书著史可以七行俱下,真干起阴狠篡弑之事就没魄力了。
读音:qī
[qī]
(1)(数)数目。
(2)(数)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祭一次;直到第四十九天为止;共分七个“七”。
读音:háng,xíng
[háng]
[ háng ]1.行列:双~|杨柳成~。
2.排行:您~几?
3.行业:内~|同~|在~|懂~。
4.某些营业机构:商~|银~|车~。
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字|几~树|两~眼泪。
[ xíng ]1.行为举止:品~|操~|德~。
2.走、走路:直~|前~|寸步难~。
3.前往:南~|与子偕~。
4.流动、流通:发~|运~|风~一时。
5.做、从事、实施:~医|~善|实~。
6.可以:只要尽力去做就~了。
7.能干、能力强:你真~。
8.行书的简称:~草|~楷|真~。
9.不久、将要:~将就木。
10.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短歌行〉|〈琵琶行〉。
11.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宾主百拜,而酒三行。(汉.扬雄《法言.修身》)。
读音:jù,jū
[jù]
[ jù ]全、都:一应俱全、万事俱备、百废俱兴
[ jū ]姓。
读音:xià
[xià]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